第47章 季后赛第一轮?华夏媒体中的 “内战”

他掀开另一份文件,标题《运动员所属权与利益分配协议》的字体格外醒目,纸张边缘已经被翻得卷起来,显然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这正是被内部称为 “卖身契” 的拟稿,李楠的手指在条款上滑动,声音越来越高,唾沫星子溅在文件上:“必须加上这些 —— 第一条,承认篮协的培养主导地位,即便他从未进过体校,也要注明‘感谢国家培养’;第二条,NBA 薪资税后 35% 上缴篮协,商业代言收入 45% 纳入体育发展基金,这比当年姚名的比例还低,姚名当年要交 50%,我们已经算照顾他了;第三条,肖像权归国家所有,商业活动必须通过篮协审批,包括他在 NBA 的球衣销售,都要给篮协分成,就按 1996 年 505 号文件来,运动员无形资产本来就属于国家;第四条,未来 8 年内不得擅自转会海外球队,每年休赛期必须参加篮协安排的国内巡演和商业活动,至少 15 场,缺席一次罚款八十万;第五条,退役后 5 年内需担任青训教练,每年至少指导 200 名青少年球员,薪资由篮协统一发放,每月不超过 5000 元;第六条,凡获得联盟奖项,奖金的 60% 需上缴作为青训经费,包括周最佳、月最佳,甚至全明星选票所得的奖金!”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空调的声响格外刺耳。年轻干事小王攥着笔的手发白,指节都捏得通红,他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颤抖:“李主任,这太苛刻了…… 姚名当年最多也就交 5%,而且只交了两年,现在黎景辉要是签了这个,每年要少拿上百万美元。他本赛季的年薪是 35 万美元,税后 20 万左右,35% 就是 7 万,再加上商业代言的 45%,他一年能拿到手的钱,还不如一个 CBA 主力球员多。更何况他还能打出 12 分 13 助攻 10 篮板的三双,这样的球员,在全世界都难找,我们不该这么对待他……”

“苛刻?” 李楠拍案而起,椅子被他推得向后滑了一米多远,文件散落一地,“当年郑海霞去 WNBA,收入一半都要上交,她还不是交了?这是规矩!是为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他弯腰捡起 1996 年原国家体委的《国内外有奖比赛奖金、奖品管理暂行办法》,指着第十三条念道,声音因为激动而变调:“‘运动员收入 50% 归个人,30% 交协会,10% 交地方,10% 交总局’,我们已经给他放宽了!他要是不同意,就别想进奥运名单 —— 有的是人想进!”

退休返聘的老教练王非叹了口气,他弯腰捡起地上的协议,手指在 “薪资抽成 35%” 处停顿,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老张,雅典奥运会就剩三个月了,我们去年悉尼奥运会才拿第十,今年要是再出不了成绩,没法向总局交代,也没法向全国球迷交代。黎景辉的传球能盘活内线,姚名在内线需要这样的传球手;他的三分能拉开空间,能给姚名减轻包夹压力。你看他对阵西部强队的表现,对阵马刺 13 助攻,对阵小牛 11 助攻,对阵太阳 10 助攻,这样的稳定性,比我们队里任何人都稳。至于协议,能不能稍微放宽一点?比如薪资抽成降到 20%,商业代言降到 30%,别把人逼得太紧。”

张斌揉了揉太阳穴,指腹上沾了一圈烟灰。他看向篮管中心主任助理胡加时,后者正低头看着文件,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什么:“加时,你说说,按规定,他这种体制外球员,收入分成该怎么算?”

胡加时推了推眼镜,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根据 2002 年《关于运动员商业开发的补充规定》,凡在海外职业联赛效力的运动员,若未经过国家系统培养,需缴纳 30%-50% 的收入作为‘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国内青训。黎景辉的情况,按上限 50% 算都合理,我们要 35%,已经是照顾他了。”

张斌终于拍板,手掌重重拍在桌上:“就按这个协议来。让姚名去谈,他是体制内出来的,懂规矩,也和黎景辉熟,两人还要打系列赛,见面方便。告诉姚名,要么让黎景辉签协议进奥运名单,要么就别想沾国家队的边 —— 包括他自己,要是搞砸这事,下届奥运名单,他也别想进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的休斯顿,姚名刚结束火箭的训练,手机在更衣室的铁皮柜上震动起来,屏幕上 “张斌副主席” 的名字像一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刚洗完澡,身上还披着浴巾,头发滴着水,落在地板上积成一小滩。按下接听键的瞬间,他不自觉地攥紧了毛巾,浴巾边缘的线头被他扯下来好几根。

“姚名,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张斌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黎景辉那边,你跟他谈了吗?”

姚名靠在铁皮柜上,后背传来阵阵凉意,柜壁上贴着的火箭赛程表硌得他生疼。他想起 2002 年自己登陆 NBA 前的谈判,上海队索要 900 万美元买断费,篮协要求抽走 50% 收入,当时他的经纪人团队和篮协谈了整整三个月,甚至惊动了 NBA 总部,最后才把分成降到 5%,还签了一份补充协议,规定只交两年。口袋里的钱包里,还夹着当年的协议副本,泛黄的纸上 “5% 薪资抽成” 的字迹格外刺眼,旁边还有他当时签下的名字,笔画都带着颤抖。

“张主席,这协议太不合理了,他不会签的。” 姚名的声音带着恳求,甚至有些沙哑,“他本赛季打得那么好,场均 12.8 分 8.5 助攻,还拿了 12 分 13 助攻 10 篮板的三双,三分命中率联盟第一,这样的球员,在全世界都难找。我们要是用这么苛刻的条件逼他,会让海外球员寒心的,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家队效力?”

“姚名,你是篮协培养的,要懂大局!” 张斌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像一把锤子砸在姚名心上,“他一个草根球员能进 NBA 当首发,难道不该回报国家?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 NBA 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能有今天?你必须搞定这事,否则以后国家队的资源,比如训练场地、康复团队,都不会再优先考虑你;火箭的商业合作,比如中国赛、球衣销售,篮协也会重新评估 —— 你自己想清楚,是为了一个体制外球员,还是为了你自己的前途。”

电话挂断的瞬间,弗朗西斯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一瓶佳得乐:“兄弟,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像丢了魂一样。” 姚名摇摇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难看。他看向训练馆里正在练中投的卡托,卡托的投篮姿势有些僵硬,却每球都能命中 —— 就像体制内的球员,或许不够灵活,却足够稳定。姚名拿出手机,翻到黎景辉的号码 —— 那是常规赛对阵湖人时,两人交换球衣后存下的,号码旁边还备注着 “黎景辉 - 湖人 - 23 号”。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按不下去,他仿佛看到两年前的自己,站在谈判桌前,面对一群穿着西装的官员,那种孤立无援的绝望,像潮水一样淹没了他。

未被察觉的风暴:黎景辉的训练与姚名的纠结

洛杉矶的训练馆里,黎景辉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篮协的 “猎物”。他正在和费舍尔练习挡拆后的分球战术,费舍尔站在三分线外,黎景辉则在罚球线附近持球,模拟火箭的防守阵型。“注意马克?杰克逊的位置,” 费舍尔喊道,“他喜欢站在你左侧 45 度,随时准备掏球。” 黎景辉点点头,手腕轻轻一抖,篮球贴着地板滑向费舍尔的右手边,正好避开了 “假想中的马克?杰克逊”。

科比突然喊停训练,手里拿着一个战术板走过来,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红色线条:“火箭的防守有个漏洞,” 他指着战术板上的底角位置,“当姚名在篮下时,他的协防范围只能覆盖到罚球线,底角的三分空位是他们的软肋。你在挡拆后,要是看到姚名沉到篮下,就把球传给底角的拉什,他的三分命中率 38%,足够给火箭制造麻烦。” 科比边说边示范,右手模拟传球动作,“就像你对阵马刺时喂给霍里的那记传球,当时邓肯沉到篮下,你就该把球传给底角,而不是强行给奥尼尔 —— 记住,组织前锋的第一任务是‘创造机会’,不是‘秀技巧’。”

黎景辉接过战术板,指尖划过上面的红色线条,突然想起发小阿杰发来的彩信。休息时他坐在场边的长椅上,掏出诺基亚手机,点开《体坛周报》的头版照片 —— 照片里的自己正弯腰传球,左腿缠着护膝,背景是斯台普斯中心的观众席,可标题却写着 “草根球员的侥幸:黎景辉能否经得起季后赛考验?”。他皱了皱眉,手指在屏幕上摩挲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 他想起 16 岁那年,去广州体校试训的场景。

那天也是一个清晨,和今天一样潮湿,他穿着一双洗得发白的运动鞋,站在体校的篮球场上,面对教练的提问,紧张得说不出话。“你这身高,打不了前锋,” 教练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满是不屑,“才 1 米 98,还想打职业篮球?家里有人在体育局吗?没有?那你还来凑什么热闹?” 周围的试训球员都笑了起来,有人还故意把球砸在他脚边。黎景辉蹲下来捡球,膝盖不小心撞到了篮球架,疼得他眼泪都快掉下来,可他还是咬着牙完成了试训,最后却收到了 “不符合要求” 的通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是没有东川路球场的老球头阿强,他可能早就放弃了篮球。阿强是个退休的工人,每天都在东川路球场打球,看到黎景辉一个人在角落里练传球,就主动过来教他。“传球不是用劲越大越好,” 阿强说,“要用手腕的力量,像甩鞭子一样。” 他还经常给黎景辉带矿泉水和面包,说 “小伙子,你有天赋,别放弃,总有一天会有人看到你的”。现在,他真的打出来了,可还是有人说他 “侥幸”,说他 “野路子”,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想什么?” 科比递来一瓶佳得乐,打断了他的回忆。

“没什么,在想怎么破解火箭的联防,尤其是怎么像对阵马刺那样,找到队友的空位。” 黎景辉笑了笑,把手机塞回口袋,不想让科比看到那些负面评论。

“我知道国内媒体在说什么。” 科比坐在他身边,望着训练馆上空的冠军旗帜,上面印着湖人的 14 座总冠军奖杯,“当年我刚进 NBA 时,也有人说我‘太年轻’‘只会扣篮’,说我成不了气候。但篮球不会说谎,你的传球视野、三分准度,比那些所谓的‘正统球员’强多了。上周打马刺 12 分 13 助攻 10 篮板的三双,就是最好的回答 —— 你不是靠得分,是靠让全队变得更好,这才是组织前锋的真谛。” 科比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在意那些声音,用比赛说话,比什么都强。”

黎景辉点点头,站起身走向篮筐:“教练,再练一组挡拆后三分。” 他要证明给那些人看,草根球员不仅能在 NBA 站稳脚跟,还能以组织核心的身份改变比赛 —— 不是靠侥幸,是靠日复一日的训练,靠每一次传球的精准,靠膝盖上那道疤痕见证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