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季后赛第一轮?华夏媒体中的 “内战”

洛杉矶的清晨总带着一丝海雾的湿润,斯坦普斯中心训练馆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将潮湿的空气过滤成带着凉意的风,吹过地板缝隙里残留的淡绿色防滑粉。黎景辉在木地板上完成第 40 次侧翼分球时,汗水已经浸透了灰色湖人训练背心的肩胛处,左腿膝盖处的旧伤隐隐作痛 —— 那道去年在广州天河体育馆留下的疤痕,此刻像一条暗红色的纪念章,随着他屈膝的动作轻轻绷紧。他抬手扶住膝盖,指尖能摸到护膝内侧磨起的毛边,那是过去半年里反复训练磨出的痕迹。

“传球时机再提前半秒,注意奥尼尔的落位 —— 他左肩沉下去的时候,就是要接球的信号。” 科比的声音从场边传来,他手里转着篮球,皮质球面在灯光下泛着光泽,走到黎景辉身边时,特意用脚踩了踩地板上的传球标记线,“你看这条线,当马克?杰克逊站在罚球线附近时,你的传球要擦着这条线过去,才能避开他的掏球。” 科比边说边示范,右手手腕轻轻一抖,篮球贴着地板滑向假想的队友位置,“还记得上一场打马刺吗?你给奥尼尔的那记击地,就是差了这么一点,差点被邓肯断下来。”

黎景辉点点头,扶着膝盖深呼吸,鼻腔里涌入训练馆特有的气息 —— 汗水、篮球皮革和远处饮水机飘来的淡淡消毒水味。脑海里瞬间闪回 2003 年 12 月的那个夜晚,广州天河体育馆的聚光灯烤得人发烫,他的左膝韧带撕裂刚过三周,队医在更衣室里反复强调 “再打就可能断送职业生涯”,手里的冰袋敷在膝盖上,冻得他小腿发麻。可当他透过更衣室门缝,看到南洋中学的核心前锋在热身时扣碎篮板后,对着电子信息学校的替补席比出嘲讽手势时,还是咬着牙让队医缠上了三层绷带。那场比赛他只拿了 8 分,却送出 11 次助攻,最后时刻那记横贯全场的长传,让队友在终场前 2 秒完成绝杀。赛后 NBA 总裁斯特恩特意走到球员通道,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的传球里有魔术师的影子”,科比更是通过经纪人递来一张纸条,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来洛杉矶,我教你怎么把天赋变成统治力 —— 别让膝盖定义你的上限。”

篮球擦过费舍尔的指尖稳稳坠入网窝,篮网发出 “唰” 的轻响,这是他今早第 28 次助攻完成的终结球。费舍尔跑过来拍了拍他的后背:“伙计,你这传球越来越准了,再这么练下去,我都要失业了。” 黎景辉笑着摇头,抬手抹汗时,才发现裤兜里的诺基亚 3310 屏幕亮着,跳出三条来自国内的彩信 —— 是广州的发小阿杰发来的,第一条是《体坛周报》的头版照片,标题红得刺眼;第二条是一段 10 秒的短视频,东川路球场的年轻人举着写有 “黎景辉,广州骄傲” 的横幅;第三条是阿杰的留言:“兄弟,家里都在看你,我爸昨天还跟街坊赌你能赢姚名!”

时差让洛杉矶的清晨对应着北京的黄昏。傍晚六点的王府井,报亭老板老张把最后一摞报纸拍在柜台上,搪瓷缸子在玻璃柜上磕出脆响,里面的茉莉花茶溅出几滴在报纸边缘:“都抢着看呐!姚名对黎景辉,咱中国球员头回在 NBA 季后赛对上!这小伙子可是咱广州走出来的,上周刚拿了西部周最佳,对阵马刺单场 12 分 13 次助攻 10 个篮板,组织型三双硬得很!” 一个穿校服的中学生挤到前面,掏出五块钱买了一份,刚转身就被几个同学围住,七嘴八舌地讨论:“你说他那 13 次助攻,得传得多准啊?”“肯定比咱校队那后卫强,上次他还把球传到观众席呢!”

不远处的胡同里,几个大爷坐在小马扎上下棋,棋盘旁边放着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正播放着体育新闻:“…… 黎景辉本赛季三分命中率 49.8%,高居联盟榜首,成为 NBA 历史上首位落选秀出身的‘180 俱乐部’边缘球员……” 下棋的王大爷举着棋子的手停在半空:“我当年就说,这孩子能成!去年在天河体育馆,我还给他递过矿泉水呢,那时候他膝盖裹着绷带,还跟我笑说‘大爷您放心,我肯定能打出去’。” 旁边的李大爷反驳:“姚名也不差啊,上周打小牛还拿了 28 分 12 篮板呢,内线硬得很!” 两人说着就吵了起来,棋盘上的棋子被碰得乱晃。

这股热潮早已从纸媒蔓延到街头巷尾。中关村写字楼的电梯里,穿着格子衬衫的程序员举着摩托罗拉 V3 手机争论,屏幕上是新浪体育的实时数据页:“黎景辉这组织能力太神了,上周打马刺光助攻就 13 次,把奥尼尔喂得舒舒服服,第三节那记不看人传球,我反复看了十遍!”“你懂什么,姚名的低位技术才是关键,你看他打湖人那两场,场均 22 分,黎景辉防得住吗?”;北京大学 302 宿舍,四个男生围着 17 寸的 CRT 显示器刷新浪体育论坛,楼主 “天河见证者” 连发三张技术统计截图,还附了一张当年黎景辉在东川路球场打球的老照片:“我当时就在第三排看他打南洋中学,那传球视野就不一般,当时他还跟我说‘哥,我以后要去 NBA 传球’,现在真实现了!”;就连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都插播了 30 秒短片,主持人手里挥舞着数据榜单,背景是两人的对位集锦:“火箭 11 号姚名,湖人 23 号黎景辉,一个是内线支柱,一个是联盟第一三分手兼组织核心,4 月 18 日,让我们见证历史性时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广州的热度更甚。天河体育馆外的小吃摊挂起了 “黎景辉同款三分套餐” 的招牌 —— 一份炒河粉加一瓶冰镇可乐,售价 12 块 8,对应着黎景辉的场均得分;当年的电子信息学校篮球馆被球迷围得水泄不通,校长特意安排了保安维持秩序,校史馆里的玻璃展柜前挤满了人,里面放着黎景辉的训练护膝、高中时期的球衣,还有他对阵马刺拿下三双的纪念篮球,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那场比赛的高光时刻。《羊城晚报》特意开辟 “草根传奇” 专栏,记者走访了黎景辉当年打街球的东川路球场,老球友阿明对着镜头感慨:“那时候他就爱给我们喂球,自己不怎么投,每次练完球都帮大家捡球。有一次他膝盖肿得像馒头,还坚持练传球,我说‘你歇会儿吧’,他说‘明哥,我要是现在歇了,以后就没机会了’。现在好了,他不仅能投三分,还能一场送 13 次助攻,这都是拼出来的!”

“体制精英” 与 “草根传奇” 的碰撞:媒体的狂欢与分歧

国内媒体的讨论从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立场划分,像两条永不交汇的河流,在报纸版面和网络论坛上激烈碰撞。

《篮球先锋报》的头版评论文章《从 CBA 到 NBA:姚名的正统之路》用整整两个版面展开论述,作者是资深记者苏群,文中将两人的成长路径比作 “双轨并行的列车”,还配了一张对比图表,左边是姚名的 “体制之路”——1997 年进入上海青年队、2001 年 CBA 总冠军、2002 年 NBA 状元、2003 年男篮亚锦赛冠军;右边是黎景辉的 “草根之路”——2001 年东川路街球联赛 MVP、2003 年 NBA 高中生挑战赛 MVP、2003 年落选秀、2004 年湖人首发小前锋。“姚名的每一步都踏在体制的基石上,” 文章写道,“上海青年队的专业训练、国家男篮的大赛磨砺,这些都是黎景辉从未拥有过的资源。即便黎景辉本赛季打出 12.8 分 8.5 助攻的亮眼数据,那终究是湖人‘三角进攻’体系加持的结果 —— 有奥尼尔吸引防守,有科比牵制注意力,换任何一个合格的组织前锋,都能打出这样的表现。而姚名呢?他是火箭的战术核心,场均 17.5 分 9 篮板,要面对对方内线的包夹,还要承担策应任务,这样的硬实力,才是中国篮球的真正骄傲。”

文章结尾更是直言不讳:“季后赛是肌肉与战术的绞杀场,黎景辉的‘野路子’组织在火箭的防守体系面前不堪一击。作为小前锋,他既没有朱芳雨的对抗强度 —— 本赛季面对体重超过 100kg 的前锋时,命中率下降 12%,又缺乏李楠的大赛经验 —— 职业生涯从未参加过国际大赛,湖人或许能赢系列赛,但他注定是姚名光环下的背景板。”

这种观点在官方媒体中占据绝对主流。央视体育的《篮球公园》栏目邀请前国手王立彬做专题分析,演播室的战术板上贴满了黎景辉的失误截图,其中一张是对阵国王时的传球失误:“你们看这球,” 王立彬用激光笔指着战术板,“黎景辉为了追求所谓的‘妙传’,强行把球往奥尼尔手里塞,结果被国王的中锋断下来,直接发动快攻得分。这就是‘野路子’球员的通病 —— 不懂得审时度势,只想着秀技巧。还有这记传球,” 他切换到另一张截图,“面对卡托的协防,他完全没有预判,球传得又高又慢,要是在季后赛,姚名早就把这球断下来了。” 旁边的嘉宾、前男篮教练宫鲁鸣补充道:“我们选球员,不仅要看数据,更要看‘球商’和‘纪律性’。黎景辉的传球是很花哨,但太随意了,场均 2.7 次失误,比姚名还多 1.1 次,这样的失误率,在奥运会上是要吃亏的。”

但网络世界里,另一种声音正在掀起巨浪。新浪体育论坛的热帖《别拿体制说事!49.8% 三分命中率是吹的?13 次助攻是假的?》发布仅三小时,点击量就突破 80 万,回复超过 5 万条。楼主 “科比门徒” 是一位来自广州的球迷,他整理了长达五页的数据分析,还附上了黎景辉本赛季的进阶数据:“首先,我们来看看‘体系红利’这个说法有多可笑。黎景辉本赛季的助攻率是 32.1%,在湖人仅次于科比,比奥尼尔还高 8%,这意味着他是湖人的第二组织点,不是什么‘蹭体系’的球员。其次,他的三分命中率 49.8%,高居联盟榜首,这是硬实力吧?对阵马刺时,他面对吉诺比利的防守,三分 8 中 7,命中率 87.5%,这也是体系红利?还有那 13 次助攻,他那场比赛的助攻失误比是 13:1,也就是说,传了 13 次好球,才失误 1 次,这样的稳定性,联盟里有几个控球后卫能做到?更何况他是小前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楼主还贴出了斯特恩和科比的评价截图:“斯特恩说他‘有成为顶级组织前锋的潜质’,科比说他‘是我见过最会传球的年轻球员’,这些难道都是客套话?当年姚名刚进 NBA 时,不也有人说他‘体系球员’吗?现在怎么没人说了?因为他打出来了!黎景辉现在面临的,就是当年姚名的困境 —— 只不过他没有体制的保护,所以更容易被攻击!”

跟帖区的争论早已突破篮球范畴。ID “体制受害者” 的网友留言:“当年我儿子 15 岁,身高 1 米 9,球打得不错,去体校试训,教练说‘你家没人在体育局,别来了’,现在我儿子在工厂上班,偶尔打打野球。看到黎景辉,我就想起我儿子 —— 要是当年有人给我儿子一个机会,他说不定也能打出来!现在黎景辉靠自己打去 NBA 当首发,还拿了 13 次助攻的三双,反倒成了‘体系球员’,这公平吗?”;ID “篮球疯子” 则贴出姚名当年的采访截图,截图里姚名说:“体制外的球员更难,他们没有固定的训练资源,没有比赛机会,能打出来的都是天才。”“姚名自己都承认体制外球员难,现在某些媒体倒好,一口一个‘正统’,忘了当年姚名刚进 NBA 时,上海队索要 900 万美元买断费,差点让他去不了 NBA?要不是 NBA 球员工会介入,姚名现在还在 CBA 打球呢!”

天涯论坛的 “体育聚焦” 板块更是炸了锅,有人翻出 2002 年姚名登陆 NBA 时的旧闻,当年篮协曾要求抽取他 50% 的收入,美其名曰 “培养费”,直到 NBA 球员工会抗议,才降到 5%。“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的帖子被顶上热搜,点击量超过 200 万。楼主 “老球迷” 留言:“当年姚名差点被体制拖垮,现在轮到黎景辉了。为什么体制总是容不下草根球员?因为他们没有‘把柄’在体制手里,不好控制!黎景辉要是签了那份‘卖身契’,以后就成了篮协的‘摇钱树’,想怎么压榨就怎么压榨!” 帖子下面,有球迷发起 “给黎景辉写信” 的活动,短短一天就收集到 3 万多封邮件,准备通过湖人官方邮箱发给黎景辉。

商业资本早已嗅到血腥味。李宁品牌连夜推出 “德比战纪念球鞋”,左侧鞋身印着姚名的勾手剪影,用红色丝线绣着 “17.5 PPG 9 RPG”;右侧鞋身是黎景辉的传球动作,用蓝色丝线绣着 “8.5 APG 49.8% 3PT”,鞋舌内侧分别绣着 “体制之光” 和 “草根之魂”,首发当天就卖出 5 万双。北京五棵松体育馆附近的 “球迷酒吧” 推出 “助攻免单” 活动 —— 只要黎景辉在比赛中送出一次助攻,到店消费的顾客就能免费兑换一瓶青岛啤酒;要是送出 10 次以上助攻,全场啤酒免费。酒吧老板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来问‘黎景辉今天练得怎么样了’,我都快成他的‘专属记者’了。” 就连偏远的县城网吧,都贴满了两人的对决海报,老板特意升级了宽带,还买了新的投影仪,就为了让顾客能更清楚地看清黎景辉的传球路线。

篮协的算盘:奥运名单与 “卖身契”

当媒体和球迷还在为 “德比” 争论时,北京天坛东路 8 号的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里,烟雾已经弥漫了整个会议室。长条会议桌的主位上,篮协副主席张斌指间的香烟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地缩回手,烟灰掉在《2004 年雅典奥运会男篮集训名单(草案)》上,留下一个黑色的印记。他烦躁地把烟蒂按在烟灰缸里,目光却死死盯着名单最后一行 ——“黎景辉(待议)”,这五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纸都快被戳破了。

会议室的墙上挂着雅典奥运会倒计时牌,鲜红的数字显示 “还有 118 天”,旁边是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亚洲部分用黄色标记,欧洲部分用红色标记,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小旗子,代表着各个对手的实力等级 —— 塞黑、阿根廷、西班牙被标为 “红色危险”,美国、立陶宛被标为 “橙色警惕”。空调的出风口发出 “呜呜” 的声响,把桌上的文件吹得微微颤动,其中一份《雅典奥运会男篮备战计划》上,用黑体字写着 “核心目标:进入前八”。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召他入队。” 张斌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纠结,他把一份打印的分组名单拍在桌上,红色笔迹在 “死亡之组” 四个字上划了三道横线,“塞黑有佩贾,阿根廷有吉诺比利,西班牙有加索尔,哪一个不是硬骨头?蒋指导昨天跟我打电话,说我们最缺的就是能串联内外线的组织前锋 —— 王士鹏的传球太保守,朱方雨的助攻率只有 15%,李南更只擅长得分,没人能像黎景辉这样,场均送出 8.5 次助攻,还能投出 49.8% 的三分命中率。他对阵马刺那 13 次助攻的表现,正是我们需要的 —— 能把球传给内线的姚名,还能在外线拉开空间,这样的球员,我们不能放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青训主任李楠立刻反驳,他抓起笔在 “黎景辉” 三个字上重重划了个叉,笔尖把纸都戳破了:“数据能说明什么?他是体制外的球员!我们培养一个国手,从体校到国家队要花多少钱?朱芳雨每年的训练补贴、出国比赛费用、康复治疗费用,加起来不下十万!黎景辉呢?他没进过体校,没进过国青队,没花国家一分钱,靠一场高中生比赛就被 NBA 看中,现在打出来了,凭什么白占国家队的名额?我们的奥运名单只有 12 个位置,给他一个名额,就意味着要淘汰一个体制内的球员 —— 你让那些从小就在体校训练的孩子怎么想?他们会觉得‘努力没用,不如去打街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