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势运之妙

动用能力带来灾祸,那么,尽力去弥补灾祸,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是否就能反过来稳固和积累势运?

这是他近来一直在思索和实践的路径。

减免赋税,意味着国库收入的暂时减少;

以工代赈,则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和人力。

这看似是“亏本”的买卖。

但若能以此换来民心的凝聚,换来水利设施的巩固,换来地方的长久安定,那么从长远看,这或许才是真正“盈利”的国策。

势运,玄之又玄。

它似乎与民心向背、国力强弱、乃至王朝的“健康”程度,息息相关。

“还有,”陈稳继续问道。

“工部呈上来的,关于在汴梁、洛阳等地官营工坊全面推广‘涡流机’的奏请,朕已准了。”

“你着人去工部传朕口谕,让赵尚书务必盯紧,此物利于生产,乃固本培元之器,不可出纰漏。”

“若有成效,当逐步推行于民间。”

“老奴遵旨。”福全再次躬身。

陈稳的思路很清晰。

“能力赋予”像是一柄能斩开眼前荆棘的利剑,但挥舞过猛,会伤及自身根本;

而像推广“涡流机”这类提升基础生产效率的技术,虽然见效慢,却是实实在在地夯实着王朝的根基,缓慢而坚定地积累着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势运”。

一快一慢。

一锐一钝。

如何权衡,如何取舍,如何在需要雷霆手段时果断出手,又如何在平日里耐得住性子默默耕耘,这其中的分寸,便是他为帝者需要不断修习的功课。

他拿起朱笔,在那份南方报喜的奏章上批阅:

“知道了。灾后抚恤、水利修缮,仍不可松懈。令地方官妥善安置流民,勿使失所。”

笔锋刚落,殿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

靖安司都指挥使钱贵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门处,在得到陈稳眼神示意后,方轻步走入。

“陛下,”钱贵的声音依旧低沉。

“伪宋那边,有新动向。”

“赵光义已基本掌控朝局,开始推行其‘新政’,核心在于整顿吏治、劝课农桑,并试图仿效我朝,鼓励工匠改良技艺。”

陈稳放下笔,静静听着。

“据探子回报,伪宋境内,近日亦有多地出现异常灾变。”

钱贵补充道,这是他此番前来汇报的重点。

“京东路蝗灾,河北路暴雨伤禾,虽规模不及我南方前番大旱,但……时机颇为微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稳眼中精光一闪。

“哦?可知伪宋近来,可有大规模动用……那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