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势运之妙

紫宸殿内,灯火通明。

夜已深,窗外万籁俱寂,唯有殿内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以及陈稳间或响起的压抑低咳,打破这片宁静。

御案之上,两份奏章并排摊开。

一份来自南方,是淮南西路转运使关于旱情缓解、秋粮有望的报喜文书;

另一份则来自雄州,是石墩例行呈报的北疆防务简报,字里行间透着边境暂安的平稳。

陈稳的目光,在两份奏章之间缓缓移动。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份南方来的喜报上轻轻敲击着,眼神深邃,不见喜怒。

淮南西路的旱情,始于雄州大战最激烈之时。

他强行催动“集中赋予三十二倍”于石墩及其亲卫,逆转战局,自身当场咳血;

几乎就在同一日,南方数州便奏报“天降异象,赤地千里”。

这其中的关联,如今他已无比确信。

绝非巧合。

“动用能力,消耗势运,引发代价……”

他低声重复着这个由无数次或大或小的“巧合”所印证出的规律。

这代价,有时是突如其来的天灾,如旱灾、冰雹、水患;

有时则是难以预料的人祸,如小小的疏漏引发的事故,或是内部潜藏的微小裂痕。

雄州一战,他动用超越以往的力量,付出的代价也尤为惨重——

不仅是南方数州持续数月的大旱,导致农田龟裂,粮产锐减,民心一度惶惶;

更是对他自身根基的剧烈冲击,至今仍感元气未复,身体大不如前。

“势运之衡……”

这四个字,如今已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心头。

动用那超越凡俗的力量,绝非毫无代价的恩赐。

每一次挥霍,都需要这整个王朝,需要这万千黎民,来共同承受其反噬。

这仿佛是一种无形的警示,提醒着他,力量需有节制,国祚需细水长流。

“福全。”陈稳抬起眼,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

一直侍立在阴影中的内侍首领立刻躬身趋前。

“老奴在。”

“前几日让你送去中书门下的那份关于淮南西路减免今岁三成赋税、并准许以工代赈修缮水利的条陈,张相他们议得如何了?”

“回大家,张相已会同户部、工部议定,认为此策甚善。”

福全恭敬地回答。

“既能安抚灾民,彰显朝廷仁德,又能借此机会整饬南方水利,防患未然。”

“敕令已于昨日用印,发往淮南了。”

陈稳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