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正统十一年,弗朗机。
经过两年多的暗中经营和力量积蓄,陈兴觉得时机已然成熟。
他的商业网络、信息渠道以及通过慈幼堂和养生院培养的基层力量,都已铺设到位。
现在,他需要一场足以震动国本的行动,来收拢最后的网。
命令通过加密的信件,经由绝对可靠的大明商船队带回了国内。
陈兴联系陈怀安和陈念恩动用了积累数十年的庞大人脉和商业关系。
江南的沈家、湖广的米商行会,这些昔日“长兴公”旧部或受过其恩惠的势力,虽不知新任长兴公具体意欲何为,但依旧高效地运转起来。
庞大的船队开始集结,满载着从江南鱼米之乡和湖广粮仓调运出的优质稻米、小麦,总计二十万石。
这是一个足以影响一方经济的恐怖数字。船队扬起风帆,浩浩荡荡,再次跨越重洋,驶向弗朗机。
当第一批粮船抵达里斯本港口时,并未引起过多注意。
毕竟,陈兴的商船队来往已是常事。但很快,弗朗机人就发现了不同。
几乎一夜之间,在里斯本、波尔图等主要城市的繁华地段或平民聚居区,同时挂起了一块块崭新的匾额——“惠民粮铺”。
店铺装修简洁却干净结实,门口贴着巨大的告示,用弗朗机语写着:
“新粮上市,售价低于市价三成!每日充足供应,绝不限购!”
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但当第一批胆大的市民走进店铺,发现里面堆满了颗粒饱满、香气扑鼻的东方粮食。
并以低得令人咋舌的价格真的不限量出售时,消息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平民沸腾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粮食支出是生活中最大的负担之一。
陈兴的“惠民粮铺”就像是在干旱中降下的甘霖,门口迅速排起了长龙。
“上帝啊!这是真的!比市场便宜太多了!”
“感谢仁慈的东方商人!这个月我的孩子们可以吃饱了!”
“快去买!听说不限量!”
热烈的抢购潮持续不断。“惠民粮铺”的粮食似乎无穷无尽,一船接一船地运来,补充着库存。
陈兴用他大明陈氏餐饮的强大物流网络,确保了供应永不中断。
这一举动,对于弗朗机本土的中小粮商而言,却是灭顶之灾。
他们的粮食收购成本远高于陈兴的售卖价,陈兴是大规模采购+自有海运,成本极低,根本无法与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