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再当义父

陈兴在弗朗机的产业越做越大,“神秘楼”及其衍生业务不仅带来了巨额税收。

他建立的羊毛纺织工坊更是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社会流动人口,这让弗朗机官方对他愈发看重。

终于,王室和议会经过商议,决定给予这位卓有贡献的东方富商一项殊荣——一个最低等的男爵爵位。

以及一个听起来重要但实权不大的官职:王室农业顾问。

授勋仪式在一个小厅举行,不算特别隆重,但礼仪周全。

陈兴穿着融合了东方纹饰的弗朗机贵族礼服,神色平静地接受了册封。

他知道,这个爵位和官职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笼络,但他看中的正是这个“象征”意义。

“感谢陛下的信任,”陈奇微微躬身,语气不卑不亢,

“我来自东方一个古老的国度,我们的文明与土地紧密相连,对农业有着独特的理解和……神明的恩赐。我必当竭尽所能。”

成为王室农业顾问后,陈兴并没有急于指手画脚。

他先是花了数月时间,带着几个精心挑选的、略通农事的随从,走访了弗朗机各地的农田。

他仔细观察这里的土壤、气候、作物品种和耕种技术。

然后,他选择了一块相对贫瘠的王室土地作为“试验田”。

他没有直接拿出跨越时代的农业科技,而是选择了一些简单易行且见效快的方法:

他指导农民开挖更合理的排水沟渠,并引进了大明早已普及的垄作法,耐心解释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排水。

他根据记忆,建议采用更科学的轮作方式,比如种植一些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来恢复地力。

他甚至引入了一些大明常见的蔬菜种子,教他们如何培育。

在施肥方面,他改进了堆肥的方法,使其发酵更充分,肥效更高。

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组合起来效果显着。

当收获季节来临时,这片原本贫瘠的试验田产量明显超过了周边土地。

前来视察的官员和本地农民都惊呆了。

面对众人的惊讶和追问,陈兴从不居功。他总是抬起手,指向东方,神色虔诚而谦卑地说:

“并非我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东土神明的恩赐。在我的故乡,我们尊奉‘三清道祖’。”

“是道祖慈悲,降下这些耕种之法,滋养万民。我不过是道祖谦卑的信徒和知识的传递者而已。”

他每次指导农事,言必称“道祖启示”、“阴阳调和”、“顺应自然”。他甚至在试验田旁边,自己出资修建了一座小小的、极具东方风格的道观。

观内不设神像,只悬挂着书写“道法自然”、“三清”等汉字的匾额,香案上摆放着香炉和时令果蔬。

他聘请了一位略通弗朗机语、对道教哲学有些研究的大明落魄学者担任观主。

不主动传教,但任何人来询问,都会耐心讲解东方“道”的哲学——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些思想竟与农业改良隐隐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