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伟,毕业以后考虑去那个单位了吗?”高玉良询问他的意见。
正坐在桌前书写的祁同伟,闻言抬头,道
“老师,公检法都可以的,助教这几年真的对我锻炼很大,跟着您学了不少!”祁同伟不假思索的回复道。
高玉良听闻弟子的话,略微犹豫后道
“行,到时候我帮你留意着,看看有没好去处。”
(同伟各个科目都不错,检察院和法院最合适,至于公安口,还是有风险的,不考虑,得好好看看。)
听着高玉良的心声,祁同伟心里也是一暖,也对毕业安排充满了期待。
京州秋老虎正烈,梧桐叶刚染上浅黄,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空气里飘着自行车铃铛声和巷口修车铺的机油味。
祁同伟穿着有些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脖子后面沁出一层薄汗,攥着帆布包的手指泛白——包里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4000块钱,本是要寄回岩台老家,偿还盖房欠款的。
他拐进人民银行,京州分行的大门。
彼时中国股市刚起步不久,沪深证券交易所虽已成立,但多数城市尚未设立专门的证券营业部,普通民众买卖股票需通过银行代理开户和交易。
小主,
大厅里人不算多,柜台前站着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算盘声噼啪响,玻璃窗后的柜员扯着嗓子问道
“存定期还是活期”。
祁同伟深吸一口气,刚要走向储蓄窗口,耳朵里突然传来一句清晰话。
(那支‘京州机电’明天就挂牌,内部消息说至少能翻三倍,可别让外人知道了。)
他猛地顿住脚四处张望,经过确认,刚才那声音,分明来自柜台旁那个穿藏青色西装、别着“经理”胸牌的中年男人。
祁同伟攥紧帆布包,心脏“咚咚”狂跳。他假装整理衬衫领口,悄悄凑到经理身边三米范围内。
经理正低头翻账簿,心里的话又传了过来。
(张局长上午还打电话问,说要凑两万块进去……这股盘子小,又是政策扶持的,肯定能赚……就是得快,下周三就该有动静了。)
“京州机电”“翻三倍”“下周三”——这几个词像钉子,扎进祁同伟心里
去年家里盖房子,还欠了砖场和木料一大笔钱,约定今年年底,必须还清。
这4000多块是他做助教、倒腾书、写论文,攒了一年多的全部家当,每一分都浸着馒头咸菜的味道。
可“翻三倍”的诱惑太大了——要是真能赚,不仅能还清欠款,还能给父母留养老钱,甚至能买台稀罕的黑白电视。
他站在大厅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帆布包边角。
脑子里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说
“这是内部消息,准没错,错过就没机会了”,另一个又敲警钟
“万一赔了怎么办?家里还等着钱还账呢”。
他抬头看墙上挂历,10月13日,离经理说的“下周三”还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