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点点头:“正是。那些小山里,有一种名为‘荆棘木’的灌木,虽然木质粗糙,但纤维含量极高,且生长周期短。至于那片老盐滩,地下水脉有咸水涌出,只是盐度不高,且提纯不易,故而无人问津。”
王福和苏墨听得有些困惑。这些地方,即便能产出原材料,品质和产量都远不如常规渠道,如何能解杨家燃眉之急?
杨昭从容不迫:“陈家以为垄断了寻常渠道,就能卡住我们的脖子。他们却不知,杨家有自己的法子。王福,你立刻派人去那几座小山,秘密收购荆棘木,数量越大越好。同时,派人去老盐滩勘察,准备在那里开辟新的制盐坊。苏先生,你着手拟定一份文书,向官府申请那几处荒地的开采和使用权,理由就说是为地方百姓开辟新的生计。”
王福和苏墨虽然不解其深意,但对杨昭的信任让他们立刻行动起来。
杨昭则联系了柳如烟。自从上次丝绸合作之后,柳家大小姐对杨昭的商业才华赞不绝口,两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杨公子,听闻贵府最近遇到些麻烦?”柳如烟在茶楼雅间里,开门见山地问。她消息灵通,自然知道陈家的小动作。
杨昭轻呷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不过是些小麻烦。柳小姐可知道,最近市面上的木材和粗盐价格,为何突然上涨?”
柳如烟轻笑一声:“陈家那点伎俩,瞒不过有心人。他们以为能够垄断,却不知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她顿了顿,又说,“不过,他们这次的胃口似乎不小,囤积的原材料数量惊人。若是杨家没有应对之法,恐怕……”
杨昭放下茶杯,目光平静:“柳小姐可有兴趣,与杨家做一笔大买卖?”
他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柳如烟越听,眼中的光彩越盛。她原以为杨昭会硬碰硬,没想到他竟想出如此精妙的“引蛇出洞”之计。
“杨公子此计,当真妙不可言!”柳如烟击掌赞叹,“陈家此次,恐怕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杨昭的计划很简单:他让王福在暗中放出消息,杨家因原材料短缺,新纸和精盐即将停产,价格会大幅上涨。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陈家耳朵里。陈泰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的计策生效,又加大了原材料的囤积力度,甚至不惜高价从其他渠道抢购。他要让杨家彻底断粮,然后趁机打压杨家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