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建设狂潮,很快从京城蔓延到了全国。
各州各府,纷纷上奏,请求拨付水泥,修路、补城墙、建水利。
整个大明,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朱棡,却清闲了下来。
这一日,他刚从城外的工坊视察回来,便被太监请进了宫。
御书房内,气氛压抑。
朱元璋正铁青着脸,坐在龙椅上,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地面上,是一本被摔得散了架的奏折。
几个小太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头都不敢抬。
“父皇,这是谁又惹您生气了?”
朱棡走上前,弯腰将散落的奏折一页页捡起。
“哼!”
朱元璋重重地哼了一声,怒气未消。
“还不是江南那帮酸儒!”
“咱好心好意下旨征召他们入朝为官,他们倒好,一个个给咱摆起谱来了!”
“说什么山野闲云,不问世事!”
“放屁!”
“真当咱不知道他们心里那点小九九?”
“不就是嫌弃咱出身不好,看不起咱这个泥腿子皇帝吗?”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
朱棡将奏折整理好,放在了御案上。
奏折是姑苏知府魏观呈上来的。
内容是关于朝廷征召江南名士入朝为官,却遭到了拒绝。
为首的三人,正是高启、张羽、王彝。
这几位,都是名满江南的大文豪,在士林中声望极高。
他们的拒绝,无疑是在公然打朝廷的脸,更是打朱元璋的脸。
朱棡瞬间明白了自己父皇为何如此暴怒。
朱元璋看着朱棡,眼中的怒火渐渐化为冷厉。
“三儿,这事,你来办。”
“让你的锦衣卫去一趟姑苏,给咱好好查查!”
“咱倒要看看,这几个自命清高的文人,屁股底下到底干不干净!”
“他们不是喜欢风骨吗?咱就看看他们的骨头,到底有多硬!”
朱棡心中一凛。
他知道,父皇这是动了真怒。
“儿臣,遵旨。”
他没有丝毫犹豫,躬身领命。
从皇宫出来,朱棡直接回了燕王府。
陆炳早已在书房等候。
“殿下。”
朱棡将一份手令递了过去,神情严肃。
“陆炳,你亲自带人去一趟姑苏。”
“查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