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攻克池州

“全军出击!踏平池州!”

他的一声怒吼,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点燃了所有明军将士压抑已久的激情。早已按捺不住的明军,如同一股决堤的洪流,从被填平的护城河上呼啸而过,冲向了池州城西的城墙。云梯被迅速架起,士兵们如同蚂蚁般向上攀爬,喊杀声震天动地。

此刻的池州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西门,是明军主攻的雷霆万钧;北门,是“蛟龙”士兵的致命一击。赵普胜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他派去北门的援军,在半路上就遭到了从城内杀出的“蛟龙”士兵的截杀,阵脚大乱。

他虽然勇猛,擅长防守,但在常遇春这种环环相扣、虚实结合、声东击西的立体战术面前,他那引以为傲的“铁壁”防御体系,显得脆弱不堪,瞬间便被撕开了一道道致命的口子。

常遇春一马当先,他身先士卒,竟亲自架起一架云梯,第一个登上了池州城的西城头。他如同一尊从九天而降的杀神,身披的赤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手中那杆丈八蛇矛,化作一道道致命的银色闪电,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雨腥风。他矛锋所指,敌军无不肝胆俱裂,纷纷溃退。

“常遇春上城了!”

“将军来了!”

这声呐喊,对明军是最大的鼓舞,对守军则是最沉重的打击。明军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猛烈;而守军则军心涣散,开始有人丢下武器,转身逃窜。

常遇春的目标很明确——赵普胜的中军大帐。他如入无人之境,在城中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城中心。赵普胜也察觉到了危机,他提着大刀,率领着最精锐的亲卫,迎面撞上了常遇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位当世名将,终于在阵前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对决。

“常遇春!你用诡计,非英雄好汉!”赵普胜双目赤红,怒吼着,一刀劈下,刀风呼啸,沉猛无比。

常遇春不闪不避,蛇矛一横,稳稳地架住了大刀。“兵者,诡道也。赵将军,你太执着于你的‘铁壁’,却忘了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话音未落,他手腕一抖,蛇矛如毒龙出洞,刁钻狠辣地刺向赵普胜的咽喉。

赵普胜不愧是“铁壁将军”,刀法大开大合,防守得滴水不漏。常遇春的矛法则以灵动多变着称,招招不离对方要害。一时间,刀光矛影,杀气四溢,周围的士兵都下意识地停下了战斗,屏息凝神地观看着这场巅峰对决。

战至三十回合,赵普胜久攻不下,心中已然焦躁。他求胜心切,一刀劈空,露出了一个微小的破绽。这破绽,在常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常遇春这样的绝顶高手看来,却足以致命。

“就是现在!”

常遇春眼中精光一闪,蛇矛化作一道虚影,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绕过赵普胜的刀锋,精准无比地刺穿了他的肩甲!

“啊——!”赵普胜发出一声惨叫,大刀脱手,整个人踉跄着后退数步,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铠甲。

常遇春矛尖一挑,将他彻底缴械。几名亲兵立刻上前,将这位不可一世的“铁壁将军”死死按在地上,捆了个结结实实。

主将被擒,池州守军的最后一丝抵抗意志也随之崩溃。城门被从内部打开,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一场惨烈的巷战之后,池州城,终于宣告易主。

常遇春立于城楼之上,俯瞰着这座刚刚被攻克的重镇。晨雾已经散尽,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也照在他沾满血污的脸上。他没有像往常胜利后那样振臂高呼,脸上反而带着一丝疲惫和深沉的思索。

城下,是士兵们的欢呼声,是劫后余生的百姓们惊恐的眼神。他知道,战争带来的,从来不只是胜利的喜悦,还有无尽的创伤。

他缓缓收回目光,转身对身边的传令官下达了命令:“传我将令,全军将士,入城后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抢掠财物,不得奸淫妇女。有违令者,斩立决!”

这道命令,让许多准备“大捞一笔”的士兵都愣住了,但随即,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知道,他们的将军,不仅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统帅,更是一个有原则、有格局的领袖。

紧接着,常遇春亲自带着士兵,打开了池州的官仓。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他下令,立即开仓放粮,赈济城中因战乱而陷入困境的百姓。

当白花花的大米,黄澄澄的粟米,被分到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百姓手中时,许多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他们原本以为,城破之日,便是家破人亡之时。没想到,这位传说中杀人如麻的“大明第一战神”,竟会如此仁慈。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接过一袋米,对着城楼上的常遇春,深深地鞠了一躬。

常遇春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他忽然明白,朱元璋大哥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究竟是什么意思。一座城池,城墙再高,护城河再宽,如果失去了民心,那也只是一座冰冷的牢笼。而真正的“铁壁”,不是用砖石和弓弩堆砌起来的,而是用仁义和爱意,筑在百姓心中的。

攻克池州,对朱元璋的义军而言,不仅仅是拓展了一块地盘,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更重要的是,他们赢得了一座民心归附的城池。这里的百姓,从此以后,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吴”的政权。

这一战,打的不仅仅是智谋,不仅仅是军心,打的更是一名统帅的格局与胸怀。常遇春,这位以“猛”着称的战神,在这一刻,完成了从“将”到“帅”的蜕变。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强大,不是毁灭,而是守护;不是征服,而是仁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池州城染成了一片温暖的色彩。常遇春站在城楼上,晚风吹拂着他的战袍,他的身影在夕阳中被拉得很长很长。他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