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上前道:“启禀陛下,交州治理之事,臣举荐张昭、张宏二位大人前往。张昭大人沉稳持重,善于治理地方;张宏大人精于商道,可开通交州与江东的商路。二人同往,一政一商,必能令交州迅速安定,为我军提供粮饷支持。”
张昭、张宏二人同时起身:“臣等愿往!”
朱高炽虽年少,却已显露治国之才,他上前道:“启禀父皇,朝堂吏治整顿之事,儿臣愿协助处理。儿臣已查阅各郡上报的文书,发现荆南四郡有部分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儿臣请求父皇允许,前往荆南查处贪官,整顿吏治,令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看着朱高炽,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有此心,甚好。便准你前往荆南,与寇询一同处理吏治之事,切记不可滥用职权,需以民为本。”
“儿臣遵旨!”朱高炽躬身应道。
此时,朱标与朱棣二人也上前请命。朱标身着太子蟒袍,面容温和:“启禀父皇,儿臣愿前往荆州,协助徐达将军安抚百姓,整理粮道。儿臣虽不擅征战,却可在后方为大军提供支持,令将士无后顾之忧。”
朱棣则一身戎装,目光锐利:“启禀父皇,儿臣愿随郭子仪将军驻守南阳边境,学习用兵之术,同时牵制杨滔南阳守军,若有战机,也可一试锋芒。”
朱元璋看着两个儿子,微微颔首:“朱标,你前往荆州,当以安抚为重,多听徐达、陆逊之言;朱棣,你随郭子仪将军,当谨守军纪,不可冒进,若有决策,需先禀明郭子仪将军,再行定夺。”
“儿臣遵旨!”二人同时应道。
胡御上前一步,他乃是朱元璋麾下新晋将领,善于奔袭作战:“启禀陛下,臣愿率领一支轻骑,前往豫州东部,探查杨滔、刘备、嬴政三方动向,同时招抚曹操旧部。若三方争夺兖州,臣可相机行事,扰乱其部署,为我军后续北上创造条件。”
小主,
徐岳精通天文历法,他上前道:“启禀陛下,臣已观测天象,未来半年内,江东、荆南一带气候平和,无大的洪涝、旱灾,正是农桑发展的好时机。不过,关中、并州一带恐有蝗灾,若蝗灾爆发,杨滔关中大军的粮米供应必受影响,我军可趁机行事。”
邹衍补充道:“徐岳先生所言天象,正合‘五德终始’之理。杨滔以赤色为号,属火德;我军以玄色为号,属水德,水克火,此乃天助我也。不过,天象虽有利,仍需人事配合,不可恃天而骄。”
朱元璋闻言,缓缓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从江东划过荆南、江夏、南郡,最终落在豫州:“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如今天下之势,杨滔虽强,却有刘备、嬴政牵制;我军虽暂不北上,却需固本强基,整军经武,同时静观其变,待三方厮杀,我军再挥师北上,一举定天下!”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堂下君臣,声音陡然提高:“李文忠,命你率部驻守江东,防备嬴政从淮南出兵;朱文正,命你率部驻守江夏,防备杨滔从西川东进;
陆逊,命你协助徐达驻守荆州,安抚百姓,整理粮道;苏烈,命你挑选五千精锐,伪装成山贼,配合锦衣卫袭扰杨滔西川粮道;
孙武,命你主持军中训练,选拔将才;姚广孝、菩提老祖、文种、周公旦、周不疑、邓禹、邹衍、虞允文、郦食其、钟旭、黄石公,尔等共同拟定国策,辅佐朕处理朝政;
寇询、蒯良、召公奭、比干、张昭、张宏、朱高炽,尔等前往各地安抚百姓,整顿吏治,开通商道;
毛镶、白虎,命锦衣卫加强对各方势力的侦察,及时上报情报;朱标,前往荆州协助徐达;
朱棣,随郭子仪驻守南阳;胡御,率轻骑前往豫州东部探查;徐岳,继续观测天象,及时通报灾情。”
“臣等遵旨!”堂下君臣齐声应道,声音震彻殿宇,久久回荡。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文武济济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知道,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天下便会再起烽烟。但他有信心,有这一群能臣良将辅佐,有这广袤的疆土作为根基,他必将扫平群雄,一统天下,
殿外,晨光渐盛,透过窗棂洒在朱元璋的龙袍上,映得那十二章纹愈发璀璨。奉天殿内,君臣议事的声音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军令、政令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