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合时宜。不过,我军虽暂不北上,却需在‘文’字上做足功夫。
其一,荆南四郡新附,当派文臣前往安抚,减免赋税,鼓励农桑,令百姓归心;
其二,交州偏远,需派能臣治理,开通商道,将交州的粮米、香料运往江东、荆州,充实军粮;
其三,遣使前往刘备、嬴政处,许以盟约——与刘备约定共抗杨滔并州守军,与嬴政约定共守淮河,虽未必能真正结盟,却可暂稳双方关系,避免我军腹背受敌。”
菩提老祖端坐于谋士之首,他身着素色道袍,须发皆白,目光温和却带着威严:“广孝之言,重在‘固本’。如今我军疆土已广,
却需内外兼修。内则整顿吏治,严惩贪腐,令朝堂清明;外则整训军队,选拔将才,令将士用命。杨滔虽强,却素来多疑,麾下诸将多有隔阂;
刘备虽有雄才,却受制于鲜卑各部;嬴政虽勇,却失于严苛,百姓多有怨言。我军若能固本强基,待天下有变,便可顺势而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文种上前补充道:“姚先生提及遣使,臣有一策。可遣郦食其前往刘备处——郦先生辩才无双,若能说动刘备出兵并州,牵制杨滔主力;再遣虞允文前往嬴政处,
虞先生深谙水军之术,可与嬴政商议共练水军,扼守淮河,令嬴政不敢轻易南下。如此,我军便可专心经营荆南、江东,待时机成熟,再图北上。”
周公旦身着礼袍,面容庄重:“文种所言,乃‘纵横’之术。不过,遣使之外,还需注重‘礼’与‘信’。我军新破荆州,当厚待降兵降将,若有愿归降者,量才录用;不愿归降者,发放路费遣返,如此可显我军仁德,
令杨滔麾下将士心生动摇。再者,兖州曹操虽灭,却仍有旧部散落民间,可派细作前往招抚,若能收编其旧部,既可充实兵力,又可了解兖州虚实。”
周不疑年少英才,虽年纪尚轻,却已崭露头角,他上前道:“周公所言极是。此外,我军还需关注杨滔的粮道。杨滔关中大军的粮米多来自西川,
若能派一支轻骑,从南郡出发,袭扰西川至关中的粮道,便可断杨滔关中大军的补给。不过,此计需隐秘行事,可令苏烈将军麾下精锐伪装成山贼,昼伏夜出,袭扰粮车,令杨滔防不胜防。”
邓禹抚须点头:“不疑此计,乃‘釜底抽薪’之策。不过,袭扰粮道需配合情报支持,否则难以成功。当令锦衣卫加强对西川、关中的侦察,摸清粮道的路线、押运时间、兵力配置,如此方能一击必中。”
话音刚落,锦衣卫统领毛镶与副统领白虎上前拱手。毛镶身着黑色锦袍,面容冷峻:“启禀陛下,臣已令锦衣卫在西川、关中布下细作,如今已探明杨滔西川粮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成都经汉中至长安,
一条从江州经巴郡至汉中。两条粮道均有重兵押运,其中成都至汉中一线由杨滔麾下将领张任驻守,江州至巴郡一线由严颜驻守,二人皆是名将,不可小觑。”
白虎补充道:“臣已挑选两百名精锐锦衣卫,伪装成商人、农夫,潜入粮道沿线城镇,可随时配合大军袭扰。若苏烈将军需出兵,锦衣卫可作为向导,协助大军避开守军耳目,直击粮车。”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文臣之列。寇询上前道:“启禀陛下,荆南四郡的安抚事宜,臣愿前往。臣已拟定章程,抵达后先查勘各郡灾情,减免今年三成赋税,
同时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发放种子、农具,待明年粮食丰收,民心自会归附。此外,臣还将在各郡设立学堂,延请儒师教授百姓,以教化人心。”
蒯良乃是荆襄名士,归附朱元璋后一直致力于荆州治理,他上前道:“寇大人所言,正合荆州实情。不过,荆南四郡多山地,蛮族部落众多,需派熟知蛮族习俗的官员前往安抚,避免冲突。
臣举荐召公奭大人前往——召公大人素来仁厚,昔年治理陕地颇有成效,若由他前往蛮族聚居之地,晓以利害,许以恩惠,必能令蛮族归心,不再叛乱。”
召公奭起身拱手:“臣愿往。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安抚蛮族,令荆南四郡安定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