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建筑群组的进化之路

一台火焰喷射器在无人机平台上实体化。它搭载高热燃料罐,喷口经过特殊处理,能释放三千度以上的集中火焰,专为焚灭维度污染设计。

指令发送出去。无人机升空,穿过城市上空,朝着东区飞行。

等待的过程中,赵明继续分析残留样本。他发现黑色黏液中含有微量晶体结构,与我体内的晶化物质相似,但排列方式完全不同。

“它们在模仿我们。”他说,“也在进化。”

我盯着屏幕,一句话没说。

当无人机抵达工厂,画面突然剧烈晃动。那团黑液似乎察觉到了威胁,迅速收缩,试图脱离控制系统。但它已经和机器融为一体,无法快速分离。

火焰喷射器启动。

烈焰如龙卷般扫过整个车间。黑液剧烈扭曲,在高温中翻滚、碳化。空气中传来一种低频震荡,像是某种声音,但又不完全是。

几秒钟后,它彻底变成灰烬。

生产线停了。

老周带队进入核心区域,确认没有残留活性。他们在地下找到了原始混凝土样本,未被污染的部分仍然可用。

“源头清除。”老周汇报,“没有发现其他异常。”

我松了口气,但没放松警惕。

回到观测台,苏晴的警告信息跳了出来:部分幸存建材仍检测到微弱能量波动,可能存在潜伏感染。

老周主张全部销毁。

赵明反对:“这些样本是我们了解对方的关键。只要控制得当,可以研究出对抗方法。”

我看向两人。

一个要安全,一个要进步。

小主,

我做出决定:“保留极少量样本,放入双重重力囚笼,加装反相位力场。每天三次数据汇报,有任何异常立即终止。”

命令下达后,我调出城市规划图。原试验楼周边还有空地,适合扩建一组新型居住单元。这一次,我不只是建造房子,而是建立一个系统。

六栋楼相连,每栋内置传感器阵列,可实时采集风压、温度、震动频率等数据。所有信息汇入中央模型,生成动态应力图。一旦某处出现损伤,系统会自动计算最优修复方案,并激活内部纳米纤维进行修补。

我启动零域。

一栋接一栋,新建筑从地面升起。材料经过净化处理,结构更加紧凑。外墙嵌入微型能源环,能吸收日光和风力,为内部系统供电。

当天夜里,第三栋楼的南面外墙因温差变化产生细微裂纹。系统没有报警,也没有等待人工干预。内部纤维自动激活,分泌修复凝胶,十七分钟内完成封闭。

整个过程无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