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一个档案吧。”她在创建文件夹时问我。
我想了下,“叫‘蓝痕01’。最高机密等级。”
她点了确认。
屏幕亮起,基因图谱与能量场叠加模型并列显示。数据流持续滚动,记录着这场无声的改变。
“接下来怎么办?”她问。
“先稳住现状。”我说,“等老周那边完成剩余复合板的封存,我们就彻底切断外部输入。在这之前,不能让更多人接触那些材料。”
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
我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些变异不是终点。它背后有更深的东西——蓝色种子的原始编码,空间折叠的技术来源,还有灰点真正想要的结果。
但现在,我们只能守住眼前这一环。
我拿起终端,准备上传初步报告。刚输入标题,苏晴忽然出声。
“林川。”
我抬头。
她指着其中一名患者的最新脑波图,“你看这里。”
我走过去。屏幕上,原本平稳的共振曲线出现了一个微小凸起,持续时间不到半秒,像是某个信号短暂突破了屏蔽层。
“这不是内部波动。”她说,“是外部传来的。”
我立刻调取干扰场监控日志。在同一时间点,零域屏障记录到一次极短的能量脉冲,频率与复合板符文完全相同。
但所有的板材都已被封存。
“信号是从外面进来的。”我说。
苏晴看向窗外。远处,尚未拆除的旧单元骨架静静矗立在风沙中。
其中一块复合板,还嵌在东区三号单元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