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区域重力场的成功创造

我睁开眼,终端屏幕上的提示还在闪烁。【系统准备就绪,等待指令输入】。手指悬在操作区上方,没有立刻点下去。风从破口的铁皮屋顶漏进来,吹得桌角一张图纸微微翻动。那是重力场的初始参数模型,昨晚画到第三遍才定稿。

呼吸放慢,心跳也跟着压下来。

现在是傍晚五点五十七分,神经活跃度接近峰值。时间刚好。

我输入启动指令,领域同步开启。意识里立刻浮现出建模空间,灰点留下的那组频率数据自动加载进去。能量以阶梯式注入,每一步都按之前推演的节奏推进。第一层稳定,第二层接续,第三层开始耦合。

地面轻微震动了一下。

试验舱内悬浮起一粒灰尘,接着是第二粒、第三粒。它们不是飘,是被某种力量托着,缓缓上升。我的太阳穴开始胀,像是有电流在皮下爬行。脑波监测警报还没响,但我知道快了。

重力场雏形出现了。

我继续加压。零域能量沿着预设轨道运行,在半空中划出看不见的环状结构。这不再是造墙、搭房那种实体构建,而是对空间本身的干预。空气变得粘稠,脚底传来一股向上的推力,仿佛大地在排斥我们。

突然,右耳根刺痛。

终端红光闪了一下——脑波波动超限。能量回流速度比预计快了百分之二十三。如果再持续三秒,就会触发崩域保护机制,整个实验中断。

我没有等系统自动切断。

手动关闭外部供能通道,转为体内残余能量维持输出。这个操作不在原计划里,但必须试一次。我要知道,在极限状态下,零域还能撑多久。

场域稳定了五秒。

五秒内,所有传感器记录下完整数据流。压力分布、能量密度、空间扭曲率……这些数字在屏幕上飞速滚动。我知道成功了。这不是模拟,是真实的局部重力偏移。范围不大,只有试验舱内部,强度也只有标准重力的百分之四十,但它可控,可调,可重复。

五秒结束,我退出零域。

身体猛地一沉,像是刚才那股托举力突然消失,整个人被拽回地面。额头全是汗,后背的衣服贴在皮肤上。我靠在舱壁上喘气,手指发麻,连终端都拿不稳。

但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