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的声音似乎变大了些,吹动了桌角的一张纸。苏晴起身把它压住,顺手打开通讯频道,呼叫技术组准备结构分析会议。
老周终于动了。
他走到墙边,拿起挂在钩子上的战术包,拉开拉链检查内容物,然后重新扣紧,甩到肩上。
“我去搜寻可用校车。”他说,“城东报废场有几辆旧型号,离营地近,便于拖运。同时组织路线勘察队,摸清主干道通行条件。”
“燃料呢?”苏晴问。
“地下车库还有三台油罐车残骸。”老周答,“王强之前说过,里面存油可能未完全泄露,值得回收。”
林川点头:“优先处理燃油密封性检测。另外,选车时注意车体完整性,特别是底盘和悬挂系统。”
“明白。”老周顿了一下,“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改造?”
“明天。”林川说,“先做可行性验证。选一辆车,实施最小化嵌入测试——只加装蜂窝护层和电磁偏转板,观察结构稳定性与能耗比例。”
苏晴记录下要点,转身走向终端,开始起草后勤调配方案。她敲击键盘的动作很快,但每输入一行都会停下来核对一次数据。
林川靠在椅背上,闭目调息。刚才连续两次使用零域,让他太阳穴胀痛,四肢发沉。他知道这种状态不该强行施力,但也清楚——等不了太久。
一旦那个地下设施启动全频段扫描,他们将失去所有主动权。
风从走廊穿进指挥区,掀起了图纸一角。林川伸手按住,指尖触到纸面微凉。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投影尚未完全熄灭的校车轮廓上。
那辆车还没有名字,也没有轮子,甚至不曾启动过一次引擎。
但它已经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了。
它是退路,是探针,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
“通知维修班。”他说,“今晚整理工具清单,明早八点,校车改造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