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移动庇护所的初构想

空气静了几秒。

“你是想改造它?”苏晴问。

“不只是改。”林川点头,“是要让它具备生存、防御、机动三位一体的能力。能在辐射区行驶,能抵御弱能流冲击,内部要有空气循环和净水模块,必要时还能脱离主系统独立运作。”

老周冷笑一声:“听着像战地指挥所,不是避难车。”

“那就造一个。”林川直视他,“末日三年了,我们从街头流浪到建起围墙,现在又有了结界。可只要还停在一个地方,就永远是别人棋盘上的子。我想换种活法——不是等着被找出来,而是掌握什么时候该走,往哪走。”

苏晴低头翻看平板上的数据:“你的精神力恢复度只有百分之六十二,现在使用零域,随时可能再次崩域。”

“这次不一样。”他说,“我不打算重塑整车结构。框架保留,只做关键部位强化。比如在车厢内壁生成蜂窝状防护层,提升抗压能力;前部加装电磁偏转板,用来分散能量波动;中部设双层隔离舱,保障人员安全;尾部预留扩展接口,以后可以接入发电或净化装置。”

他说着,再次启动领域。

一道新的投影浮现——不再是地下设施,而是一辆标准型号校车的立体模型。光纹流动中,各功能区逐一亮起:底盘加固区域呈网状分布,车顶嵌入太阳能薄膜,侧窗替换为复合防爆材料,驾驶室与后舱之间增设气密门。

“这是初步构想。”他一边演示一边解释,“所有新增结构都基于现有载具承重极限设计,不会超出材料负荷。零域只负责‘打印’核心组件,组装由人力完成。”

投影结束时,他喘了口气,额角青筋微微跳动。但监测仪没有报警,脑波依旧稳定。

苏晴看着模型,沉默片刻:“如果只做局部嵌入,确实能降低负荷。但我需要知道生命支持系统的具体参数,才能配合设计空气交换效率和水循环容量。”

“你可以提需求。”林川说,“我会把借口留出来。”

老周一直没说话,直到这时才开口:“就算你能改出来,谁来开?怎么走?外面路况复杂,金属生物游荡,还有那些塌陷带,一辆破车能撑多久?”

“没人说它能万无一失。”林川回答,“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选项——当结界失效、营地被围时,至少有一部分人能撤离。而且它可以作为勘探平台,去查东北方向那个环形设施到底是谁在操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周盯着他:“你真打算亲自带队?”

“目前只有我能解析信号路径。”他说,“而且领域的施工必须在现场进行,无法远程操作。”

房间陷入短暂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