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贤才秉烛成良策,群僚聚议定新规

“泰和清丈后,查出隐田两千亩,增收赋税八十石;吉安查出三千亩,增收一百二十石……”

他边算边念,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直到暮色漫进窗棂,才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上鲜红的手印。

与此同时,内阁值房里已是灯火通明。

李东阳穿着绯色蟒袍,坐在主位上,手里捧着韩文送来的“银差”“折色”两条建议。

身旁坐着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京营总兵江彬,还有六部尚书。

“韩文这两条建议,诸位都看看。”

李东阳把奏折推到中间的案上。

“银差代役、本色改折色,都是动旧制的事,得好好议议。”

萧敬先拿起奏折,枯瘦的手指划过“每丁缴银三钱”的字句。

“咱家倒觉得银差可行。”

“宫里每年要征千名役夫打扫宫殿,好多人在路上就逃了,换成收银两,直接雇京郊百姓,既省事又能保证人手。”

江彬放下茶杯,粗声粗气道。

“边饷最缺银子!去年冬天将士们的棉衣都没配齐,要是本色改折色,粮米换成银子,买布做衣更方便,还省了运输损耗。”

户部尚书韩文连忙补充。

“臣算过,全国两千万丁,每丁三钱就是六百万两,折色再增收两百万两,加起来能填八百万两的窟窿!边饷、水利都有着落了。”

礼部尚书张升皱了皱眉。

“祖制向来是力役为主,突然改银差,会不会有人说陛下违背祖制?”

李东阳捻着胡须笑了。

“太祖爷当年定祖制,是因战乱后百废待兴,如今国泰民安,改银差正是顺应民生。”

“再说陛下登基后斩外戚、重农桑,百姓都念着好,没人会反对。”

吏部尚书马文升点头附和。

“是啊!好多百姓为了服徭役,误了春耕,反而怨声载道。”

“银差只收三钱,比误工损失的粮食便宜多了,百姓只会感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傍晚议到深夜。

最后李东阳拍板。

“银差、折色两条全票通过!明日由老夫牵头,写一份议决奏折,连同韩文的原奏一起呈给陛下。”

萧敬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