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爷、太宗爷在位时,何时给外戚封过爵?这所谓的‘祖制’,不过是仁宗爷开的先例,朕改了它,就是正本清源!”
“至于有人发难?”
他冷笑一声,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那就让他们来,朕亲自拿刀剑和他们谈!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祖制’硬,还是朕的刀硬!”
李东阳吓得连忙躬身。
“陛下息怒!臣不是反对陛下的新政,只是担心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
“臣以为,此事可以循序渐进,先从朕的大婚开始,明确外戚不封爵,再慢慢清查前朝外戚,这样既能彰显陛下的决心,又能减少阻力。”
朱厚照盯着他看了半晌,才缓缓开口。
“也好,就按你说的,循序渐进,但有一条——朕的大婚,外戚绝不能封爵,这是底线,谁也不能碰!”
“臣遵旨!”
李东阳连忙应道,心里松了口气。
陛下总算听进了他的建议,没要立刻掀起大波澜。
朱厚照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
“好了,你下去吧,和杨一清好好商量商量,一是查清楚赵氏的事,二是琢磨琢磨外戚新规的推行办法,明天给朕回话。”
“臣遵旨!”
李东阳躬身行礼,倒退着走出暖阁,直到跨过门槛,才敢直起腰,后背的官袍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大片。
宫道上的寒风灌进衣领,李东阳打了个寒颤,才勉强清醒了几分。
他抬头望向内阁的方向,眉头皱得紧紧的。
杨一清到底知不知道赵氏的事?要是知道,那就是故意欺瞒陛下;要是不知道,这事还好解释,可查起来也难免伤了内阁的和气。
还有外戚新规,看似循序渐进,实则难度极大,那些外戚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他加快脚步,朝着内阁走去,靴底踩在冰碴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极了他此刻纠结的心情。
内阁的朱漆大门越来越近,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先找杨一清问个明白,不管他知不知情,这赵氏都必须从名单里划掉,绝不能让陛下抓住内阁的把柄。
至于外戚新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安抚那些皇亲国戚,别让他们真的和陛下硬碰硬。
走进内阁衙门,守门的小吏连忙躬身行礼。
“首辅大人,您回来了!杨次辅正在暖阁等着您呢,说有要事找您。”
李东阳心里一动。
杨一清找他?难道是为了赵氏的事?
他点点头,沉声道。
“知道了,带我去内阁。”
他快步朝着内阁走去,每一步都迈得沉重。
一场关乎内阁声誉,甚至朝堂稳定的风波,怕是躲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