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弯腰捡起散落的计划表,一张张叠好,却没再看一眼。
他从案下抽出一叠崭新的宣纸,又把考成法细则摆在旁边,拿起狼毫笔蘸了蘸墨。
墨汁是早上小厮新研的,此刻却冻得有些稠。
他把砚台往炭炉边挪了挪,看着墨汁慢慢化开,心里也渐渐有了章程。
“陛下要实绩,百姓要公道,那我就按实绩来,按公道写,倒要看看这些混日子的官,以后怎么躲!”
他先在宣纸顶端写下 “都察院第一季度工作计划(新)”。
字体遒劲有力,比旧表上的蝇头小楷看着就提神。
然后翻开考成法细则,指着 “每季度民生督查十件” 那条。
笔尖在纸上顿了顿。
他先写下第一条:“民生督查一:查城西‘冬防捐’私收案。”
后面紧跟着备注:三日内完成初步暗访,由监察御史王伦牵头,需带回至少五名百姓签字的证词、差役收款的票据;七日内锁定领头差役,移交刑部;十日内追缴赃款,退还百姓。
“王伦之前递过弹劾基层苛捐的折子,虽没下文,但至少有心思办民生事,这事交给他靠谱。” 屠滽低声自语。
他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圈,标注 “重点督办”。
第二条他写 “民生督查二:访朝阳门‘过路费’乱象”。
由经历司主事王谦负责,带两名锦衣卫校尉暗访,记录每日差役收费次数、金额;五日内摸清领头差役 “赵差役” 的底细,是否与地方官勾结;十日内联合锦衣卫抓人,张贴告示禁止私收过路费。
“锦衣卫的人跟着,免得差役耍横,也能顺便查背后的保护伞。” 屠滽想起李东阳说的 “部门配合”。
他觉得这样安排更稳妥。
接下来的八件民生督查,他件件都写得具体。
“查王记、李记粮行囤粮抬价”“访城郊菜农被‘黄老虎’欺压案”“核铁匠铺被‘消防吏’讹诈实情”“查杂货铺‘街长’索贿一事”“访通州货郎被刁难情况”“查山东苛捐奏报落实情况”“核常平仓售粮是否足量”“收百姓举报线索,每日汇总”。
每一条都定了负责人、时限、核查标准,甚至连 “百姓证词需按手印”“粮行囤粮需拍画图” 这种细节都写得明明白白,生怕有人打马虎眼。
写完民生督查,他揉了揉手腕,又看向 “吏治弹劾五件” 的要求。
第一条就直指要害:“吏治弹劾一:查都察院原左都御史刘宇余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备注:由屠滽亲自牵头,调取刘宇任内所有奏折、礼单,重点核查 “雷同反对折” 涉及的官员,是否存在收受贿赂、参与操控意见等行为;十五日内完成初查,上报陛下。
“刘宇倒了,但他的人还在,不把这些蛀虫清出去,考成法再好也推行不了。” 屠滽眼神冷厉。
他的笔尖在 “余党” 二字上重重一顿,墨汁晕开一小片。
后面四条弹劾也各有侧重。
“弹劾通州粮库监管不力的官员”“弹劾包庇‘黄老虎’的菜行主管”“弹劾对苛捐视而不见的西城御史”“弹劾虚报驿站情况的驿丞”。
每一条都对应着民生督查里发现的问题,做到 “查一事、弹一人”,不搞空泛弹劾。
最后是 “边防巡查三次”。
考虑到一季度时间紧,他先安排了一次:“边防巡查一:巡宣府卫战备情况。”
由佥都御史李嵩带队,带三名熟悉边防的御史,十日内科查军备库、士兵操练、粮草储备;需与边将核对账目,锦衣卫校尉随行监督,避免边将隐瞒实情;返回后三日内向屠滽汇报,再联名上奏陛下。
“宣府卫是京畿屏障,不能出岔子,先查这里探探底。” 屠滽在这条后面画了个三角,标注 “需陛下御批行程”。
写着写着,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
炭炉里的火星又暗了些。
屠滽的额角却渗出了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