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三司回衙传条例,宇独恐吓压异声

“无需顾忌任何人,觉得条款合理就写赞同,觉得有疏漏就提修改建议,如实写即可,本尚书绝不干涉,陛下也定能明察!”

堂官们闻言,纷纷松了口气。

之前他们还担心要按上司意思“统一口径”,没想到韩尚书如此公允,这让他们有了大胆表达真实想法的勇气。

刑部郎中王瑾拿起草案,翻到“贪腐数额超五万两斩立决”的条款,笑着道:“这条好!”

“之前贪官贪了几十万两还能靠关系减刑,现在有了硬规矩,看谁还敢伸手!”

另一个主事补充道:“臣觉得‘边军贪腐专项条款’可以再细化,比如‘克扣军粮一月以上即严惩’,这样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整治边军贪腐问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事厅内气氛热烈,无人敢搞小动作,都在真心为完善条例出主意。

与此同时,吴一贯也回到了大理寺。

他召集堂官后,没有多余废话,直接道:“陛下要的是能落地、能震慑贪腐的条例,不是‘面子工程’。”

“条例核心是‘法不阿贵’,于国于民都有利,你们不用看本寺的脸色,也不用怕得罪人,觉得对就赞,不对就提,本寺保你们畅所欲言!”

大理寺评事李修立刻道:“臣赞同‘取消文官刑不上大夫’,但建议‘量刑时需区分主动贪腐与被动牵连’,避免冤枉好人,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

“臣附议!另外‘贪腐证据认定’可以加一条‘物证优先’,防止有人诬告陷害,保障官员的合法权益。”另一个堂官接口道。

吴一贯点头附和,让书吏记下众人意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毫无压抑之感,官员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开放包容的氛围。

而都察院衙署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刘宇将堂官们召集到议事厅,没有像韩邦、吴一贯那样平和说明,而是直接将草案狠狠扔在案上,“啪”的一声,吓得众人一哆嗦。

他双手叉腰,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众人,沉声道:“陛下要‘单独上奏’,但你们给本御史记好了 —— 别以为可以随心所欲!”

“若谁敢写‘赞同’条例,或是提些无关痛痒的废话敷衍,别怪本御史让你们在都察院待不下去!”

“都察院是弹劾百官的地方,不是给你们拍陛下马屁的地方!条例太严,伤了文官体面,以后谁还配合咱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