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谕”那近乎于“创世”般的智慧洪流面前,即便是何维,也感到了片刻的失神。
他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勉强浏览完那份主方案的摘要部分。
其内容的详尽、逻辑的严密、以及其中蕴含的、那种超越了人类工程学范畴的、充满了某种数学美感的创造性,让他这位见惯了未来科技的“先知”,都感到了一丝由衷的震撼。
他毫不怀疑,如果将这份方案,交给地球上任何一个顶级的工程团队,他们穷尽一生,也无法规划出其中万分之一的精妙。
但方案,终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思想”。
要让思想变为现实,就需要将这份强大的“智慧”,移植到那个远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亟待升级的“身体”之中。
“是时候,让‘愚公’再次苏醒。”
何维站起身,离开了交互室。
他内心清楚,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脑移植手术”,即将开始。
他下达了第一道指令:“‘智慧’的上传。”
控制中心里,算法工程师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为“神谕”那庞大的神经网络核心模型,进行一次“降维”和“适配性”改造。
如果说,位于沙漠地下的“神谕”本体,是一个拥有无限算力、可以进行天马行空思考的“全能之神”。
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个“神”的意识中,抽取出一个专注、高效、专门负责“月球基建”的“专业领域人格”,并将其压缩、打包,使其能够在月球基地那相对有限的计算中心上,使其流畅地运行。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工作。
在何维提供的关键性框架指导下,团队花了三天三夜,终于成功地分离并封装好了这个大小高达数个PB(千万亿字节)的“智慧数据包”。
紧接,是第二道指令:“建立天基接口。”
命令被发送至海南文昌的“天网”全球测控中心。
接到指令后,六颗位于极地轨道上空、代号为“极星”的特殊卫星,开始悄然调整姿态。
它们那并未对公众公布过的、真正强大的“赫尔墨斯”深空激光通信模块被缓缓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