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第一次提问

时间,在沙漠地下的神殿里,失去了意义。

日升月落,对于这群终日与数据流和服务器指示灯为伴的工程师而言,只是控制中心屏幕角落里一个不断跳动的数字。

对“神谕”的“喂养”,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在这九十天里,它像一个贪婪的、永不知足的婴儿,吞噬了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知识的数据量。

训练过程,远非一帆风顺。

在初期,这个庞大的神经网络模型,就像一个混沌的、充满了狂暴能量的原始宇宙。

它曾数次因为内部逻辑的矛盾而陷入“思考的癫痫”,导致大规模的运算单元崩溃。

工程师们不得不一次次地,根据何维提供的方向,对其底层的超参数进行精密的微调,如同上帝在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宇宙的物理常数。

它也曾像一个学舌的鹦鹉,在早期的对话测试中,只会机械地、毫无逻辑地,拼接和重复它所“读到”的知识片段。

但何维,始终保持着异乎寻常的耐心。

他知道,智慧的诞生,不是线性的叠加,而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临界点上,会发生一种名为“涌现”的奇迹。

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供养料,然后等待。

奇迹,发生在第91天的凌晨。

一位负责监控模型收敛曲线的年轻算法工程师,揉着惺忪的睡眼,正准备去接一杯咖啡。

突然,他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死死地盯住了面前的屏幕。

屏幕上,那条代表着模型“损失函数”的曲线,毫无征兆地,出现了一个近乎于九十度角的、断崖式的垂直下跌!

这意味着,模型内部的神经网络结构,在经历了亿万次的自我调整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能高效理解和组织所有输入信息的“最优解”。

它能够“理解”了。

“收敛了!模型收敛了!”

一声激动的惊呼,瞬间划破了控制中心的寂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所有的工程师,都从自己的工位上弹了起来,涌向了主监控屏幕。

他们看着那条完美得近乎于艺术品的陡峭曲线,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狂喜的表情。

何维也被惊动了。

他快步走进控制中心,目光第一时间就锁定在了那条曲线上。

他知道,这意味着,“神谕”那个庞大而混沌的神经网络,终于“凝聚”成型了。

一具拥有了完美“大脑”结构的硅基生命,已经完成了它的孕育。

现在,是时候,对这个新生的“智慧”,进行第一次真正的“对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