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天链的脉动,激光的握手

何维静静地听完报告,脸上却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他走到巨大的投影屏幕前,手指在虚空中轻轻一划,调出了一份被标记为“最高机密”的技术档案。

档案的标题只有两个字——“天链”。

“各位,地面站的瓶颈,从一开始就在我的预料之中。指望在地球上铺设足够多的地面站,去连接我们的卫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

他切换了投影,一幅颠覆性的网络拓扑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正确的思路,是让我们的星座,彻底摆脱对地面的依赖。让它们在太空中,能够彼此‘看见’,能够彼此‘通信’,组成一个真正独立的‘太空互联网’。”

在新的拓扑图中,每一颗“织女星”卫星之间,都被一道道闪烁着蓝色光芒的线条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的太空结构。

“这是星间链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下意识地惊呼出声,“在太空中拉光纤?”

这个比喻,精准地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是的,”何维肯定了他的说法,“但我们用的不是光纤,而是激光。”

他公开了“织女星”卫星上一个从未被激活的模块——千里眼激光通信终端。

这个模块,从一开始,就被集成在了每一颗卫星上。

“在太空中,用激光进行通信,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两颗相隔数千公里、以每秒七公里以上速度飞行的卫星,精确地将直径只有几厘米的激光束,稳定地对准彼此。”

面对这个听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维脸上却露出了绝对的自信。

他调出了【太行】处理器深层架构图中,那个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天枢”单元。

“‘天枢’核心算法的真正使命,不是为手机导航,也不是简单的信号处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它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像一个顶级的狙击手一样,不间断地预测、追踪、并锁定视野范围内的所有友方激光终端。”

“这套算法,赋予了每一颗‘织女星’一双‘眼睛’和一双‘最稳的手’。它足以支撑整个星座,进行每秒数万次的实时链路预测和校准。”

为了验证这个堪称疯狂的构想,何维决定,向全世界进行一次公开的技术测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选择的地点,正是那个让通信工程师们束手无策的、广袤的太平洋上空。

几天后,一场特殊的全球直播开始了。

画面中,是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从第三方视角拍摄到的实时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