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第一位客户:拯救一颗“濒死”的卫星!

“伏羲”智能机械臂的首次在轨自动对接成功,如同一把金色的钥匙,开启了“天梯计划”从“组件运输”阶段,迈向“在轨组装”阶段的大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那片被北美防空司令部列为“最高威胁”的神秘天区,变得愈发“热闹”起来。

每一次红旗航天的例行发射,都会有一个新的“幽灵”加入这个太空建筑工地。而那台不知疲倦的“伏羲”机械臂,则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建筑工头,在【启示】AI的远程操控下,日以继夜地进行着“搭积木”的工作。

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被缓缓展开、对接,像一双张开的翅膀,为整个前哨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燃料储罐、备用配件舱、多功能对接适配器……

一个个模块,被精准地拼接到了核心节点舱上。

那片空无一物的太空,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出一个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太空人造物。

它还没有传统空间站那样的居住舱和生活设施,更像是一个纯粹的、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化太空工业港口”。

何维将其命名为——【天梯·一号前哨站】。

而就在这个“太空医院”和“4S店”的主体结构初步搭建完成之际,它的第一位“病人”,或者说,第一位客户,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戏剧性的方式,找上了门。

……

巴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气氛压抑得如同阴云密布的塞纳河。

“也就是说,”中心主任皮埃尔·博德里,这位在法国航天界德高望重的老人,用一种疲惫不堪的语气,对面前的技术主管做着最后的确认,“‘普罗米修斯-2号’已经没有任何抢救回来的希望了?”

技术主管的脸色无比难看,他艰难地点了点头:“是的,主任。卫星的左侧太阳能帆板在展开时,末端的锁扣机构发生机械故障,导致帆板只展开了80%就被卡住了。现在卫星的能源供应只有设计值的一半不到,连维持基本的热控系统都非常勉强,更不用说启动核心的观测载荷了。”

“它正在缓慢地失去温度。根据我们的模型推演,最多再过两周,它的核心电子元件就会因为低温而造成永久性损坏。”

“换句话说,”技术主管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我们这颗耗资三亿欧元、承载了法国最先进对地观测技术的卫星,在轨仅仅运行了不到半年,即将变成一坨昂贵的、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皮埃尔·博德里闭上了眼睛,深深地靠在椅背上。

三亿欧元!

这几乎是CNES全年预算的十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普罗米修斯-2号”是法国与红旗航天合作后,第一颗采用“昆仑”平台部分技术、旨在向全欧洲展示其“战略自主”决心的旗舰级卫星。

它的失败,不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沉重打击!

华盛顿的那些人,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

“不能用软件遥控,尝试强行解锁吗?”

他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试过了,主任。”技术主管摇了摇头,“遥测数据显示,那是纯粹的机械结构卡死,除非能有宇航员上去,用手或者工具,给它那么轻轻地推一下。”

“宇航员!”皮埃尔·博德里苦笑起来。

这个词,在如今的欧洲,显得那么的遥远和奢侈。

且不说欧洲已经多年没有进行过载人航天任务,就算有,为了拯救一颗卫星,专门发射一艘载人飞船,其成本恐怕比再造一颗新卫星还要高昂。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