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钢铁交响曲

他拿起电子笔,在那张设计图上,画下了一个充满了仿生学美感的,由无数个三角形和八边形构成的,如同蜂巢般的网状结构。

“既然圆环无法同时承受‘推’和‘压’,那我们就用桁架。”何维解释道,“我们将构建一个三维的,贯穿了整个箭体底部的‘八边形蜂巢桁架’结构,我称之为‘奥克塔桁架’。”

屏幕上,【昆仑引擎】迅速根据何维的草图,生成了初步的三维模型。

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了力量感与和谐之美的设计。

九台发动机不再是简单的“悬挂”,而是被“包裹”在这个由高强度“祝融钢”打印和焊接而成的立体桁架之中。

无论火箭是上升还是下降,所有的力,都会被这个如同鸟类骨骼般轻盈而坚固的结构,均匀地分散到箭体的每一个部分。

“天才!这简直是天才的设计!”张怀民看着那个模型,激动得浑身发抖,“它就像编织了一张大网,把九头猛兽牢牢地捆在了一起,让它们的力量,无论朝哪个方向,都能被完美地约束和传导!”

然而,兴奋过后,更现实的难题接踵而至。

“可是,何总工,”一位负责管路设计的工程师,看着那个复杂的桁架,面露难色,“这个结构太复杂了。我们的燃料、氧化剂、液压油、高压氦气、以及上千条传感器和控制电缆,要如何穿过这个‘蜂巢’,并精准地连接到每一台发动机上?这就像是在人体里,重新规划所有的血管和神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任何一根管路的走向出现偏差,都可能在振动中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摩擦。任何一个焊接点,都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这个‘三维空间布线’的复杂程度,是二维‘承力环’的几何倍数!”

这位工程师的担忧,让刚刚还兴奋不已的众人再次冷静。

他们发现,天才的设计,往往伴随着魔鬼般的工程实现难度。

这已经不是靠经验和细心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需要同时考虑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的,庞大而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系统工程。

“说得好。”何维的脸上,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我正愁找不到理由,给我们那个‘只会玩游戏’的【昆仑引擎】,再增加一点工作量呢。”

他转身,看向早已等候在一旁的万润南。

“老万,”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给你和你的软件团队两周时间。”

“我需要你们,为【昆仑引擎】紧急开发一个全新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块’。我要让我们的工程师,能够在数字孪生世界里,像上帝一样,对整个火箭尾段的所有管路线缆,进行一站式的设计、模拟、优化。”

“当工程师在虚拟世界里,挪动一根燃料管的位置时,”何维的要求,具体而又苛刻,“我不仅要看到它的流体阻力变化,还要看到它对周围结构件产生的应力影响,甚至还要看到它对附近信号线缆产生的电磁干扰!”

万润南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是何维在用一个现实的、地狱级的工程难题,来倒逼他那支安逸已久的软件团队,进行一次痛苦而华丽的进化。

……

接下来的两周,红旗软件的精英团队,与航天结构的工程师们,被关在了一起,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闭关开发”。

万润南带领的程序员们,在何维给出的核心算法框架下,夜以继日地编写着代码,试图用0和1去描绘那个复杂的物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