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蓝色的幽灵

“对于声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何维提问道。

“吸音棉。”一位工程师下意识地回答。

“没错!”何维点头赞许,“就是吸音。这个‘脉动缓冲器’,就是我们安装在燃料管路里的,一块专门吸收特定频率‘压力噪音’的,超级‘吸音棉’!”

“当POGO振动产生,导致燃料压力出现脉动时,这股尖锐的‘压力声波’传递到这里,我们这个由特殊柔性金属制成的‘缓冲器’,会像一块海绵一样,通过自身的弹性微小形变,将这股尖锐的压力峰值温柔地‘吸收’掉。”

“然后,它再将这股能量,以一种平缓的方式,重新释放回主流道。从而将一股足以撕裂发动机的破坏性能量脉冲,‘熨平’成了一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背景波动。”

“这不是橡皮筋悬挂,”何维看着李博士,目光灼灼,“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专门为火箭发动机定制的主动声学悬挂!”

这番充满了跨学科智慧的讲解,让整个指挥中心,再次陷入了鸦雀无声。

声学悬挂?

这个词,彻底刷新了在场所有工程师的认知。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解决问题,还可以有这样天马行空的,却又在物理学底层逻辑上完美自洽的思路。

刚刚还群情激奋的质疑,瞬间变成了深深的震撼与思考。

然而,现实的问题立刻被提了出来。

“何总工,”陆国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音,他已经被何维的构想彻底折服,但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工程挑战,“您的这个思路是天才级的。但是,制造这个‘缓冲器’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金属,既能承受零下180度的超低温和数百个大气压的超高压,还能像弹簧一样进行每秒数十次的高频弹性伸缩,而不会产生金属疲劳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再次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的。

理论是完美的。

但实现理论的“材料”,存在吗?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何维身上。

这一次,何维没有再卖关子。

“现在不存在。”他平静地回答,“但不代表,我们创造不出来。”

他转过身,将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调取了出来。

那是一份全新的,【洛书一号】3D打印机的工艺参数方案。

“我们将采用一种全新的增材制造工艺。”何维解释道,“我们不再是简单地,将金属粉末熔化、堆叠。”

“而是在打印的过程中,用一道功率稍低的激光束,对刚刚凝固成型的金属薄层,进行一次高速的、高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处理。”

何维的【启示】AI,早已从超越时代的材料学数据库中,找到了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

激光冲击,可以在金属材料的表层和亚表层,形成巨大的残余压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