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每一次物理试车,都只是为了在现实世界进行验证。”

用3D打印简化结构,用新材料降低成本,用数字孪生规避大部分风险。

何维的“航天三板斧”,简单、粗暴,却招招都打在了传统航天工业“高成本、高风险、长周期”的七寸上。

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赵东升和陆国兴,都听得热血沸腾。

他们终于明白,何维要做的,不是一场豪赌。

而是一场准备充分的,对旧有航天工业秩序的,系统性颠覆。

……

半年后。

文昌发射基地,一号发动机试车台。

第一台由红旗工业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祝融一号】液氧甲烷发动机,被稳稳地固定在了巨大的试车架上。

它通体闪烁着银色的金属光泽,结构简洁而充满了力量感,与传统发动机那种管路丛生的复杂外观截然不同。

何维、赵东升、陆国兴以及整个发动机团队的核心成员,都聚集在几百米外的防爆控制中心里。

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倒计时开始。”何维亲自按下了启动按钮。

“10,9,8……”

冰冷的电子音,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脏。

“……3,2,1,点火!”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爆响,一股淡蓝色的火焰,从【祝融一号】的喷管中猛然喷出!

紧接着,淡蓝色的火焰迅速稳定,变成了一道耀眼夺目的,带着马赫环的橙红色等离子体烈焰!

“轰——!!”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延迟了几秒后,才传递到控制中心,震得厚重的防爆玻璃嗡嗡作响!

整个大地,都在这头钢铁巨兽的咆哮下,剧烈地颤抖!

控制中心里,所有工程师都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