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外形简洁、充满了流线型美感的,一体化的涡轮泵模型。
“而我们的新心脏,将是这样的。”
赵东升和陆国兴凑近屏幕,几乎把脸贴了上去。
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个新模型,取消了百分之九十的零部件。原本需要精密焊接和装配的诱导轮和泵轮,被一个完整的、内部流道呈螺旋状的一体化叶轮所取代。
“这是怎么造出来的?”陆国兴的声音都在颤抖。
“【洛书一号】。”何维给出了答案,“用金属3D打印技术。我们将涡轮泵,从一个需要上百个零件‘组装’起来的复杂机械,变成了一个可以‘打印’出来的,单一的整体。零件减少,意味着故障点减少,装配成本归零,可靠性指数级提升。”
“我们甚至可以用它来打印内部带有冷却通道的涡轮盘,彻底解决传统涡轮泵的烧蚀问题。”
这番话,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众人这才明白,何维的“工业补完计划”,其真正的目标,根本不止是汽车。
【洛书一号】打印的,不仅仅是汽车模具,更是未来通往太空的阶梯!
“解决了心脏,我们再看燃烧室。”何维切换模型。
“传统发动机的燃烧室,为了耐高温,使用的是价格堪比黄金的,铼基高温合金,并且内壁需要加工出数百条极其复杂的冷却通道。而我们,”
他调出了一份材料配方。
“将使用一款全新的,我命名为‘祝融钢’的高强度不锈钢。它的成本,只有传统材料的十分之一。但通过优化内部的再生冷却循环设计,以及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更高效的喷注器,它的耐用性和性能,将反超传统设计。”
用更便宜的材料,实现更强的性能。
这就是降维打击。
“最后,是测试。”何维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马斯克在美国,每一次试车失败,火箭炸成烟花,损失的都是数千万美元的真金白银。而我们,”
他指向另一块屏幕。
上面运行的,是【昆仑引擎】的实时流体力学与热力学仿真界面。
一个虚拟的火箭发动机,正在屏幕里进行着点火测试。
火焰的温度、推力的曲线、泵的压力等等所有数据,都以数字孪生的方式,被完美地模拟了出来。
“在第一台物理样机造出来之前,我们的‘祝融一号’发动机,已经在【昆仑引擎】的虚拟世界里,成功点火试车了超过十万次。我们提前修复了上千个可能导致失败的设计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