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工业创世纪

他们要让铝液在巨大的压力下完全结晶,形成致密的金属组织。

三十秒,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开模。”

伴随着一阵液压系统特有的嘶嘶声,那重达百吨的上模,被缓缓地向上抬起。

一缕缕白色的热气,从模具的缝隙中升腾而起,带着金属特有的气息。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当模具完全打开的那一刻。

一个完整的,充满了复杂的加强筋和安装点位的一体化后车身底板,清晰地呈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它的表面完美无瑕,没有任何铸造缺陷。

一台等待在一旁的库卡机器人,伸出机械臂,稳稳地将这个刚刚诞生的,还带着滚烫温度的“工业奇迹”,从模具中取出,放置在一旁的冷却台上。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赵东升和陆国兴,这两位加起来超过一百二十岁的老人,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像孩子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老泪纵横。

车间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

何维缓缓地,从控制室里走了下来。

他走到那件新鲜出炉的“一体化后车身底板”前,伸出手,轻轻地,触摸着它那还带着余温的,充满了力量感的金属表面。

这一步的成功,意味着“红旗智造”计划最艰难的物理制造环节,已经被攻克。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通往成功的道路已经一马平川时,一名负责品控的年轻工程师,拿着一台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仪,对那件刚刚冷却的零件进行着数据扫描。

几分钟后,他的脸色,突然变得惨白。

他拿着手中的数据报告,几乎是踉跄着,冲到了何维的面前,声音有些颤抖。

“何总工,不好了!”

何维接过报告,目光落在了一组数据上,眉头瞬间紧锁。

那组数据,来自对零件进行X光无损探伤后的分析结果。

报告显示:零件的表面质量完美,尺寸精度极高,但其内部,在几个关键的受力结构点,出现了大量的、微米级的内部疏松和针孔。

“内部疏松。”陆国兴凑过来看了一眼报告,如遭雷击,整个人晃了一下,几乎站立不稳。

作为一名顶级的铸造专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件看似完美的后车身底板,只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子”。

它的内部结构,充满了肉眼无法看见的致命缺陷。

在实际的车辆碰撞中,它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结构支撑,会在碰撞的一瞬间像饼干一样崩碎!

这不仅仅是一个零件的失败。

这意味着,他们引以为傲的八千吨压铸机、3D打印模具、新型合金,这一整套被何维称为“工业创世纪”的系统,存在着一个他们此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