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算是用‘微内核’,它也必须,拥有全世界最稳定,最优雅的内核架构!”
何维笑了。
“当然。关于这一点,我已经为你,物色好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他向乔布斯推荐了一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年轻学生。
他的名字,叫林纳斯·托瓦兹。
何维通过“未来科技基金”,向这位芬兰的天才少年,提供了一笔足以让他安心完成学业的奖学金,以及一个来自东方科技巨头的关于“未来操作系统内核架构”的技术交流邀请。
历史的轨迹,在这一刻,再一次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
与此同时,在京城。
万润南和他的信通公司,也在进行着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长征”。
他们的任务,是将何维和乔布斯联手打造的,那个全新的“微内核”操作系统,与他们自己研发的“太行”系列芯片,进行底层硬件适配和优化。
这是一项无比枯燥却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决定了,这个来自西方的“系统”,能否与那颗东方的“心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万润南,这位曾经桀骜不驯的技术狂人,在亲眼见证了何维一系列神明附体般的全球并购之后,早已被彻底折服。
他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和他的信通公司,变成了何维那庞大计划中一颗最勤奋也最可靠的螺丝钉。
他带领着团队,夜以继日地,对着成千上万行枯燥的代码和复杂的硬件指令进行着优化和调试。
终于,在1989年的夏天。
这个充满了变革和躁动的年份。
一款无论是从外观,硬件,还是操作系统,都与当时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都截然不同的“新物种”,在万润南的实验室里被正式点亮了。
那是一台,由何维亲自设计的,充满了未来主义风格的一体机。
它拥有一个17英寸的纯平彩色显示器。
它的主机箱被巧妙地集成在了显示器的底座里。
它的外壳,不再是米黄色的廉价塑料。
而是一种经过特殊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闪烁着高级金属光泽的铝合金。
它没有软驱,只有一个可以读取CD-ROM光盘的吸入式光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