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本不需要计算。
他眼中的【启示】AI,早已将那个三维凸轮的所有运动轨迹,都转化为了一幅动态的三维全息影像,投射在他的视网膜上。
他要做的,只是像玩一个最真实的模拟飞行游戏一样,用双手,跟上那道早已被设定好的,完美的轨迹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车间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信通公司那边,那个年轻程序员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遇到了麻烦。
那个三维凸轮的曲面,太复杂了,存在太多非线性的自由曲面。
用传统的代码,根本无法完美地描述出它的轮廓。
他只能用无数个微小的直线和圆弧,去无限地“逼近”那个完美的曲面。
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编程的难度,更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而反观何维这边。
他自始至终,都气定神闲。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韵律感。
那台由液压驱动的机床,在他手中,仿佛不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与他心意相通的,拥有生命的舞者。
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又精准到了极致。
一个小时后。
伴随着最后一个切削动作的完成。
何维停下了手,关掉了机器。
他从机床上,取下了那个刚刚加工完成的,闪烁着完美金属光泽的“三维空间凸轮”。
而另一边,信通公司的机床,还在进行着最后一道工序的挣扎。
又过了十分钟。
“完成了!”
信通公司的程序员,长出了一口气,瘫软在了椅子上。
他也从机床上,取下了他们的成品。
两个凝聚了两种不同技术路线巅峰智慧的零件,被同时放在了检验台的中央。
王立行院士,亲自戴上白手套,走上前。
他拿起那台来自东德蔡司的三坐标测量仪的探头,开始对两个零件,进行最后的,也最残酷的精度检测。
所有的摄像机镜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测量仪那小小的显示屏上。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王立行院士看着屏幕上的两组数据,长出一口气。
他拿起话筒,缓缓地宣布了最终的结果。
“信通公司,成品,最大形状误差,0.015毫米。”
“红旗工业集团,成品,最大形状误差”
王立行院士顿了顿,声音里,充满了无法掩饰的震撼。
“0.001毫米。”
“红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