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援朝。”
当这个名字从赵东升口中说出时,何维的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他明白了。
张援朝虽然人在京城,但从未停止过对他的关注和支持。
而赵东升的这次“空降”,恐怕也不仅仅是省里的安排那么简单。
这背后,是张援朝代表的军方力量,在为他的改革计划,提供最坚实的政治背书。
“小何,张代表对你,期望很高啊。”赵东升看着那块银白色的钛合金,眼中也充满了感慨,“他说,你们那个‘红旗II型’发动机,如果想真正超越德国人,光靠结构设计还不够,必须在核心材料上,也实现突破。”
“这块TC4钛合金,就是他特意从一个军工项目里,为你申请出来的‘试验品’。”赵东升拍了拍何维的肩膀,“他说,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他相信,这块好钢在你手里,能发挥出比在任何地方都更大的价值。”
何维郑重地收起了那块价值连城的金属。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块材料。
这是张援朝对他下的“战书”,也是对他未来能否在更高领域实现突破的“考卷”。
“赵书记,请您转告张代表。”何维的声音,充满了自信,“这份考卷,我接了。我保证,绝不会让他失望。”
赵东升哈哈大笑起来:“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这位新上任的董事长,用一种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迅速地和何维这个技术核心,建立起了最牢固的信任和联盟。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无比融洽。
接下来的几天,新集团的各项改革工作,在赵东升这位“定海神针”的坐镇下,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速度,全面铺开。
“全员竞聘”的大幕,正式拉开。
一时间,整个红旗工业集团,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既紧张又充满活力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之中。
平日里无所事事的工人们,开始捧起了落满灰尘的技术手册。
那些只知道看报喝茶的科长们,也开始硬着头皮,研究起了生产报表和管理流程。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变革,是来真的。
旧有的身份和资历,都已作古。
未来,只有靠实实在在的本事,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而何维,则把自己,和那块珍贵的钛合金,一起锁进了实验室里。
他要攻克的,是这次改革中,最硬的一块骨头——如何加工这种来自未来的“神级材料”。
实验室里,何维亲自穿上白大褂,站在一台经过他亲手改造和调试的,来自洛城一拖的高精密车床前。
他身边,围着的是陈博,以及两厂最顶尖的几位工艺师傅。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何组长,”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抚摸着那块钛合金,脸上带着敬畏和为难,“这……这东西,我干了一辈子,别说加工,连见都没见过。它的特性,我们一无所知啊。”
陈博也点头道:“是啊,何组G长。钛合金的加工,是世界级的难题。它粘刀、导热性差、切削时容易产生加工硬化。用我们现有的刀具和工艺,我怕……一刀下去,就把刀给崩了,材料也废了。”
他说的是事实。
以80年代中国的工业水平,想加工钛合金,无异于让一个拿着石斧的原始人,去雕刻一块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