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一样的红星厂

当何维和刘总工乘坐的飞机再次降落在省城机场时,已经是三天后。

这三天里,他们没有游览京城的名胜古迹,而是在第五十七研究所里,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由各部委专家组成的技术座谈会。

每一场座谈会,主角都是何维。

他就像一个自带光环的布道者,面对着一群代表着国家最高智慧的大脑,阐述着自己对未来材料科学的构想。

他没有过多透露“离子渗氮”的核心细节,而是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当前国内材料领域在热处理、表面工程、精密铸造等方面的技术短板,并给出了几个极具前瞻性,却又留有余地的改进方向。

一开始,那些德高望重的专家们还抱着审视和考较的心态。

但很快,他们就被何维那远超时代的知识储备和精准犀利的洞察力彻底折服了。

他们发现,很多他们正在苦苦研究,毫无头绪的难题,在这个年轻人眼中,仿佛都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明了。

到最后,座谈会已经变成了何维一个人的“指点江山”。

而王立行院士那些国宝级的专家,则像一群小学生一样,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何维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刘总工全程陪同,他看着何维在那些他连仰望资格都没有的大人物面前,侃侃而谈,挥洒自如,心中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当他们回到本市,看到停在门口的那辆熟悉的上海牌轿车,以及满脸焦急和期待的孙厂长时,刘总工才有了一种回到人间的真实感。

“怎么样?怎么样?”

孙厂长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抓住刘总工的手追问。

刘总工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后却只化为一句话。

“厂长,我们……成功了!”

回去的路上,刘总工把京城发生的一切,绘声绘色地讲给了孙厂长听。

当听到何维如何用一个轮胎折服全场,又如何舌战群儒,让十几位院士专家都虚心求教时,孙厂长激动得在车里用力地一挥拳,差点把车顶打穿。

而当他听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板上钉钉,国家还要给钱、给设备、给政策,甚至把最顶尖的人才都派过来时,他这个见惯了风浪的厂长,眼圈竟然红了。

他透过后视镜,看着后排那个闭目养神,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的年轻人。

孙厂长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

捡到宝了。

红星厂这次,是真的捡到国宝了。

当轿车缓缓驶入红星厂的大门时,眼前的一幕,让车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