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永乐二十四年春末

旌旗蔽日,铁甲铿锵。

第五次北伐的大明精锐,在永乐大帝朱棣的亲自统帅下。

再次如钢铁洪流般涌出居庸关,踏上了北征鞑靼阿鲁台的征程。

与以往不同,此次陈兴没有其它军要任务,就待在朱棣左右,形影不离。

朱棣的身体状态,在陈兴数月的精心调理下,确实达到了近年来的巅峰。

他精神矍铄,骑在马上依旧腰背挺直,指点江山的气魄丝毫不减。

陈兴每日清晨雷打不动地请脉、配药,监督饮食作息,朱棣也异常配合,甚至主动减少了骑射的时间。

将更多精力放在指挥调度上。君臣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

朱棣专注于他的战争机器,陈兴则专注于守护这台机器的核心动力。

大军深入漠北,按照斥候此前探知的阿鲁台活动区域,一路搜寻。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曾经嚣张跋扈、屡屡犯边的鞑靼主力,仿佛凭空消失在了茫茫草原之中。

明军遇到的,只有零星散落、惊慌失措的小股游骑,以及被匆匆遗弃的、空荡荡的部落营地。

“报——!前方百里,未发现阿鲁台主力踪迹!”

“报——!左翼搜索区域,只发现少量老弱病残,称阿鲁台闻天兵将至,已远遁漠北深处!”

“报——!……”

一份份令人沮丧的军报,如同冰冷的雪片,不断送到朱棣的御案前。

草原的辽阔和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鲁台显然吸取了前几次的惨痛教训,采用了最彻底的避战策略,利用广袤的草原纵深,与明军玩起了捉迷藏。

时间一天天过去,明军携带的粮草在消耗,将士的士气在长途跋涉和无所获的焦虑中逐渐低落。

草原的天气也变幻莫测,时而烈日灼烤,时而冷雨凄风。

陈兴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他敏锐地察觉到,朱棣眼中那被强行压抑的怒火和越来越浓重的不甘。

这位一生都在征服和胜利中度过的帝王,无法忍受这种被敌人戏耍、徒劳无功的挫败感。

御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朱棣脸色铁青,手指狠狠戳在舆图上阿鲁台最后出现的大致区域,声音嘶哑而愤怒: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这么多人,连阿鲁台那老贼的尾巴都摸不到?!他还能上天入地不成?!”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连日来的焦虑和失望,以及草原恶劣环境对身体潜藏的侵蚀,让他的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

帐下将领噤若寒蝉,无人敢应声。

年轻的太孙朱瞻基侍立在祖父身侧,看着祖父盛怒而略显憔悴的侧脸,眼中充满了担忧。

兵部侍郎于谦眉头紧锁,他深知大军久悬塞外、粮草不继的危险,但看着盛怒的皇帝,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劝谏。

陈兴站在朱棣身后不远处,他注意到朱棣拍桌时,手指有极其细微的颤抖,呼吸也比平时略显急促。

他心中一凛,立刻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地开口,试图转移朱棣的注意力,也给他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