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孝亲筑巢

“同伟,泥够我砌一阵了,别累垮了。”

祁同伟却摇着头,继续翻说道

“多拌点备着,省得您等着。”

砌墙时,祁同伟成了老陈师傅的“专属小工”。

他蹲在墙根下,把青砖按老陈的要求码好,再用铁锹铲起和好的泥,抹在砖面上递过去。老陈砌墙讲究“横平竖直”,砖缝必须匀实,祁同伟递砖的速度得跟上,还不能出错。

一天下来,他的膝盖蹲得发麻,手腕因为总握铁锹隐隐作痛,可看着青砖墙一层层往上垒,心里的劲就没断过。

上预制板那天最惊险。四间房要四块三米长的预制板,每块重几百斤,得靠十二个人一起抬。

祁同伟站在最前面,腰上系着粗麻绳,牢牢拽着预制板边的铁环。

“起——”老陈喊着号子,十二个人一起发力,预制板慢慢离地,往墙头上挪。

祁同伟咬着牙,肩膀被麻绳勒得生疼,腿肚子直打颤,眼睛死死盯着板的位置,生怕出一点偏差。

直到预制板稳稳落在墙头上,他才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肩膀上已经勒出了两道红印子。

8月中旬,屋顶开始铺瓦。

祁同伟踩着木梯爬上屋顶,跟着老陈递瓦、铺瓦。瓦片得按“一搭三”的规矩铺,每片瓦都要对齐,还要用泥封好缝隙,防止漏雨。

屋顶被太阳晒得滚烫,他的脚踩在木檩上,隔着布鞋都能感觉到热度,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瓦片上瞬间就干了。

铺完最后一片瓦时,他从屋顶下来,差点因为头晕栽倒,多亏旁边的堂哥扶了一把。

最后几天是抹墙和装门窗。祁同伟去镇上买了最便宜的白灰,又请人裁了松木做门框。他跟着师傅学抹墙,拿着抹子把白灰均匀地涂在砖墙上,涂得不平就得刮掉重抹。手

上沾着白灰,干了之后掉皮,他也不在意,只想着把墙抹得平整些。当最后一扇木门装上,老陈用抹子把门框边的水泥抹平,直起腰喊道

“成了!这房能遮风挡雨了!”

那一刻,祁同伟看着眼前的四间砖瓦房——青砖墙泛着哑光,黑瓦整齐得像鱼鳞,铝合金窗户框映着天光,屋里亮堂堂的——突然红了眼眶。这一个多月,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手上的水泡磨成了茧,胳膊晒脱了皮,可当他看到娘摸着白墙抹眼泪,爹咧着嘴笑个不停,小妹蹦蹦跳跳地在屋里转圈,就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

小主,

傍晚的风带着凉意,祁同伟坐在新房的门槛上,看着爹娘在院里收拾工具,小妹趴在窗台上数星星,心里暖烘烘的。

这四间砖瓦房,是他拼尽全力给家人的交代,也是他往后更努力的底气——他要让爹娘和小妹的日子,比这新房还要亮堂。

新房落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两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接下来的几日,院门口总围着不少乡亲,有人是特地来道喜的,有人则是揣着好奇来看热闹。

“祁老哥,你家同伟可真有出息!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年纪轻轻就给家里盖起这么气派的砖瓦房,我家那混小子要是有他一半懂事,我就烧高香了!”邻居李婶拉着祁老实的手,语气里满是真切的羡慕,眼神扫过亮堂的新房,止不住地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