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现代建设在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案例和数据给朴大勇看:
“你看,用了桩基础,就算地壳轻微活动,楼也稳如泰山。这笔投资,是为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安稳!”
朴大勇看着资料,想起李振宇“要为兄弟们盖最结实房子”的嘱托,猛地一拍大腿:
“干!就按金常务说的办!多花的钱,值!”
他亲自盯着打桩机将一根根深长的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下,仿佛在为强盛的未来打下最坚实的根基。
除了技术和施工,现代团队在项目管理上也给了朴大勇巨大的支持。
金永山派来的项目助理,帮助朴大勇建立了一套清晰的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和进度追踪体系。
以前朴大勇管理车队靠的是脑子记,现在面对成千上万种建材,他学会了看报表,看图。
虽然一开始很吃力,但在助手耐心的讲解下,他慢慢摸到了门道,能够清晰地掌握每天用了多少水泥,进了多少钢筋,哪栋楼进度滞后了需要督促。
这种从混沌到有序的感觉,让朴大勇充满了成就感,他发现自己并非完全不懂管理,只是需要适合的工具和方法。
朴大勇本人,也在与现代团队的合作中迅速学习和成长。
他放下了社长的架子,像个小学生一样,跟着金永山和技术员们跑现场,问东问西。
“金常务,这钢筋为啥要这么弯?”
“崔工,墙面抹灰为啥要分三层?”
他的问题往往很直接,甚至有些外行,但态度极其诚恳。
金永山等人也倾囊相授。
在这个过程中,朴大勇与现代团队的成员,从最初的工作关系,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会用自己丰厚的奖金,在发薪日请所有现代团队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去喝酒吃肉。
酒桌上,他端着酒杯,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