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剥茧抽丝·代号“清道夫”一

“颜色不对劲,正常的利器伤不会这么快出现这种淤紫,

而且伴有明显的麻木感和灼热感,这强烈提示刀刃上淬了东西。”

他取出一个干净的小玻璃片,用镊子尖端在伤口边缘轻轻刮取了一点微量的组织液和血痂混合物,涂抹在玻璃片上。

然后,他打开其中一个试剂瓶,滴了一滴透明的液体在样本上。

几秒钟后,接触点周围的液体边缘,竟然微微泛起了一丝极其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蓝绿色荧光!

“果然……”林一眉头紧锁,“不是常见的植物性或动物性毒素,

反应特征更像是某种……合成的化学麻痹剂,或者混合了特殊金属盐类的化合物。

作用可能是快速导致局部肌肉麻痹,延缓行动,

如果剂量大或进入血液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他又用另一种试剂测试,排除了几种已知的烈性毒药,但无法完全确定具体成分。

“这东西很偏门,制备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术,

来源……不像是普通黑市能搞到的,更可能来自有特定渠道的实验室,或者……某些有特殊背景的机构。”

接着,林一仔细测量了伤口的长度、深度和角度,并在纸上绘制出精确的示意图。

“根据创口形态和受力角度模拟,凶器应该是一把刀身狭窄、

略带弧度、单面开刃或刃口有特殊锯齿结构的短刃,

类似于某些东南亚一带或特工喜欢使用的‘爪刀’或改良版‘格斗匕首’,

便于隐藏和快速出击。这种武器,在上海滩极为罕见。”

韩笑忍着不适,听着林一的分析,眼神冰冷。

“武器特殊,毒素偏门……这家伙,不是一般的杀手。

他的背后,有一套完整的、专业的支持系统。”

初步处理完伤口并包扎好后,林一的注意力立刻转向了从那狭窄巷道里带回的关键物证——

那个黄铜制成的、刻有奇异蜘蛛网纹路的烟盒。

在煤油灯更集中的光束下,林一开始对烟盒进行极其细致的检验。

他先用软毛刷轻轻拂去表面的灰尘,然后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每一个角落。

“材质是上等黄铜,镀了一层很薄的防氧化膜,

做工非常精湛,边缘打磨得光滑如镜,是高级定制货,绝非流水线产品。”

林一低声叙述着,如同在课堂上讲解一个复杂的物理实验。

他的目光最终聚焦在那个细微的、抽象蜘蛛网图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