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蛛丝马迹·镜中之敌二

再到床铺,测量枕头凹陷的深度和形状、床单的褶皱纹理;

最后到窗户,检查窗栓的磨损、窗台灰尘的分布、窗帘的拉合状态……

每一个细节,他都用游标卡尺进行毫米级测量,用放大镜观察微观痕迹,

并用一台小型莱卡相机从不同角度拍照记录。

“入侵者的心思缜密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林一最终直起身,推了推有些滑落的眼镜,总结道,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对细节的还原度追求一种近乎偏执的完美。

这不仅仅是为了掩盖痕迹,更像是一种……能力的炫耀,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暗示。

小主,

他(或他们)绝对受过极为专业的情报或反侦察训练,

很可能有军方、特工组织或者极其严密的犯罪集团的背景。

这绝不是普通的窃贼或绑匪。”他的结论沉重地敲在每个人心上。

就在林一进行着物理痕迹的精密分析时,韩笑则以另一种方式,在房间里缓慢地、无声地踱步。

他的目光不像林一那样聚焦于微观世界,而是更宏观地扫视着整个空间的布局、物品的陈设与人活动留下的无形印记,

试图在脑海中还原入侵者当时的行动逻辑、决策过程以及更深层的心理状态。

他的大部分注意力,始终萦绕在那张放在书桌上的警告照片上。

他再次拿起照片,这一次,不仅仅是看画面内容,更是审视其“形式”:

偷拍的角度专业而刁钻,显示出对方精通隐蔽侦察和摄影技术;

选择冷秋月在街头咖啡馆“工作”而非纯粹休闲时偷拍,意在表明对其行动规律和目的了如指掌;

而用她本人阅读的报纸上的字剪贴拼凑警告语,

更是一种极具羞辱性和针对性的个人化恐吓,旨在摧毁其心理防线。

“秋月,”韩笑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穿透力,打破了沉默,

“这张照片,被你发现时,是平整地放在枕头下的,还是有什么折叠或卷曲的痕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