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下脉络·鼠道迷踪二

他还曾以“研究本地气候对古建筑影响”为由,

向徐家汇天文台借阅过1924年前后的历史气象档案

(这个时间点与伦敦案发时间吻合,动机极为可疑)。

二线:教堂结构与地下潜流(林一与技术队主导)

就在韩笑这边线索纵横却尚未汇聚之时,对圣方济各堂本身的第三次、更

精细的地毯式勘查在林一的指导下紧张进行。

林一坚信,凶手选择此地绝非偶然,现场必然留有更多被忽略的痕迹。

技术队队长老刘,一个经验丰富、心细如发、沉默寡言的老巡捕,

带着几名得力手下,携带全套勘查工具:大功率汽油探照灯、鲁米诺喷雾、指纹粉、

各种尺寸的镊子、毛刷、证物袋、卷尺、绘图板、

甚至还有一把地质锤,再次进入阴森的教堂主殿。

教堂内部空旷而破败。

高高的穹顶布满蛛网,残破的长椅歪斜地堆在角落,

地面覆盖着厚厚的、混杂着鸟粪和碎屑的灰尘。

空气中弥漫着和陈腐的木头、潮湿的石头和一种淡淡的、令人不安的甜腻腐败余味。

祭坛位于主殿最深处,由粗糙的花岗岩砌成,早已褪色,蒙着厚厚的灰尘,

上面的烛台和圣像早已被移走,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象征性的框架。

老刘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一寸寸地扫过地面、墙壁、柱础。

他注意到,主祭坛位置似乎有些过于靠墙,而且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边缘,

灰尘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异常干净,仿佛近期被移动或擦拭过。

“来人!搭把手!” 老刘低声道。

几名队员上前,尝试推动沉重的石制祭坛。

祭坛纹丝不动,底部显然与地面有某种固定结构。

老刘没有放弃。

他趴下身,几乎将脸贴到冰冷的地面上,用强光手电筒以极低的角度侧向照射祭坛底部与地板的缝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逆光下,他清晰地看到缝隙深处有新鲜的、锐利的摩擦刮痕!绝非自然形成!

他心中一动,从工具箱里取出一件平时极少使用的工具——医用听诊器。

他让队员在祭坛周围不同位置用力踩踏地板,

自己则将听诊器的金属头紧紧贴在祭坛底座和周围的地面上,屏息凝神地倾听。

“这里!” 老刘突然喊道,手指向祭坛后方一块区域,

“…声音…空!回声不一样!下面有空间!”

队员们立刻围拢过来,用毛刷和吹气球小心翼翼地清理那块区域地板上的厚重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