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烈日如火,炙烤着干裂的土地。
工地上,号子声、镐锄撞击硬土的闷响交织。
得益于“以工代赈”,民夫们虽挥汗如雨,眼中却有了为生计拼搏的光。
达到现场,苏康制止了欲要通报的里正,悄然走到井边仔细观察。
他很快发现,民夫们仍沿用着效率低下且危险的原始协作方式。
苏康眉头微蹙,走上前示意众人暂停。
“诸位辛苦。”
他语气平和,“我看这取土上运,颇为耗费气力,且井下作业风险不小,可曾想过改进之法?”
一个浑身汗水泥污的壮汉喘着气回答:“老爷,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挖的,还能有啥法子?”
苏康微微一笑,捡起树枝,在地上勾画起来:“诸位请看。我们可否在井口架设稳固的三脚木架,悬挂一个定滑轮?”
他边画边解释,“将运土绳索穿过此轮,井上之人拉拽,便能省力地将井下土石提上,无需全靠井下之人背负。同时,井下之人必须佩戴加固的藤盔,井壁需用木框层层支撑,以防坍塌,此乃保命之道……”
他将简易滑轮组的省力原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用最浅显的语言道出。
这些在现代属于基础的工程管理知识,在此刻的民夫和里正听来,却如同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看着地上的图示,回想往日艰辛,眼中纷纷露出茅塞顿开的惊奇与信服。
“妙啊!老爷这法子,真能省不少力气!”
“井壁支撑好,确实安全多了!”
……
苏康趁热打铁,对负责此处掘井任务的里正严令道:“即刻按此法改造所有井架!安全重于泰山,进度次之,若因赶工而出人命,本官唯你是问!”
里正连忙躬身应下,看向苏康的目光已充满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