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党争的妥协

苏康的奏本送到京城后,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天早朝,保和殿里,文武百官站在下面,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平静。

左相刘文雄手里拿着奏本和万民伞的拓本,上前一步,大声说:“陛下,臣有本奏!武陵县县令苏康,到任两年,政绩卓着,现将他的政绩奏报陛下,请陛下过目!”

他把奏本递上去,又展开万民伞的拓本,举起来给大家看:“各位大人请看,这是武陵县百姓给苏康送的万民伞拓本,上面有汉人、苗人、彝族人的签名和手印,密密麻麻,足见百姓对他的拥护!苏康在武陵县,修了路,盖了房,推广了土豆和新稻种,拓宽了商路,还促成了汉苗通婚,搞了民族团结节,让各族百姓和睦相处,这样的好官,实属难得!该予以提拔任用。”

不少大臣都点头附和,兵部尚书附和道:“刘大人说得对!苏康不仅会治理地方,还懂军事,上次武陵县遭遇劫匪,他带领衙役们,很快就平定了,保护了百姓的安全,这样的人才,应该提拔!”

户部尚书也补充道:“武陵县以前是穷县,每年都要朝廷补贴,现在不仅不用补贴,还能上缴不菲的赋税,苏康功不可没!”

可二皇子赵天睿一派的人却不乐意了。

赵天睿站在旁边,脸色不好看,他的死党,礼部侍郎张谦见状急忙站出来,拱了拱手质疑道:“刘大人说得太夸张了吧?一个偏远小县,能有多大变化?我看这奏本怕是有水分,说不定是苏康为了升官,故意夸大其词,欺骗陛下和各位大人!”

赵天睿立刻跟上,语气“恳切”:“父皇,张侍郎所言在理。苏康年轻气盛,若仅凭一本奏本就提拔,恐让天下官员觉得朝廷取士轻率。不如先查后议,既显陛下审慎,也免得错赏了奸人。”

“张大人和二殿下这话就不对了!”

刘文雄立刻反驳起来,“我已经派人去武陵县查过了,派去的人回来汇报,说武陵县确实变了样,百姓住上了砖瓦房,孩子能上学,商市热闹,各族百姓相处和睦,这都是真的!而且有商队从武陵县回来,也都说那里的日子过得好,这总假不了吧?”

张谦和赵天睿还想辩解,只见太子詹事王瑾突然上前开口,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锋芒,“左相半个多月前已派人暗访过武陵县,带回的粮栈清单、县学名册都能佐证政绩;京城的西南商队也说,苏康修的驿道让运货时间省了一半。难道左相还会弄虚作假不成?”

太子赵天德这时才缓缓出列,微微躬身,语气平稳却藏着算计:“父皇,儿臣以为王詹事说得对,也相信左相的为人,这个苏康,却有大才,该当重用才是!”

两派的人,开始为苏康之事争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