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商市复苏

小石头怯生生地指了指那个小兔子糖人,小声道:“要那个……”

苏康掏出铜钱,买了个小兔子糖人,递给小石头:“拿着吧,甜的。”

小石头接过糖人,躲在娘身后,小声说了句:“谢谢大人。”

他娘赶紧推了推他:“大声点,谢谢苏大人!苏大人办了学堂,又建了交易区,都是为了咱们百姓好!”

小石头这才大声道:“谢谢苏大人!”

苏康含笑道:“以后常来集市玩,跟你娘一起买好吃的,也能跟学堂里的同学一起过来。”

没过半个月,武陵县的商市就热闹起来了。

不光本县的百姓来赶集,连附近的武宁县、清江县的商人也闻风而来。

武宁县有个茶商,姓刘,拉了一车茶叶来卖 —— 武宁的茶叶味道醇厚,以前因为路不好,很少能运到武陵来。

这次刘老板走水泥路,两天就到了武陵,茶叶一点都没受潮。

“苏大人,您这水泥路好走,交易区人又多,我这一车茶叶,三天就卖光了!”

刘老板找到苏康,满脸笑意,感叹道,“下次我多拉点茶叶来,再带点武宁的核桃,肯定也能卖好!”

清江县的商人更有意思,拉了一车瓷器来卖 —— 有碗、有盘子、还有花瓶。

以前清江的瓷器要运到武陵,得走山路,颠簸得厉害,碎一半是常事。

这次走水泥路,瓷器几乎没碎,商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苏大人,以后我每月都来,您这武陵,以后肯定是这一片最热闹的地方!”

商市一红火,县衙的税收也跟着涨了。

以前每月只能收几百两银子的税,现在能收一千多两。

苏康用这些税钱,给学堂添了二十套桌椅,让孩子们不用再两人挤一张桌子;给修路队加了伙食费,每天能多一点肉;还在县城里修了三口水井,井台用水泥抹得平平整整,百姓打水再也不用踩泥了。

有次苏康去交易区,听见百姓们议论,说要给交易区起个名字。

一个老汉说:“这交易区是苏大人建的,就叫‘苏公市’吧,让大家都记得苏大人的好!”

苏康听了,赶紧走过去,笑着摆摆手:“别叫‘苏公市’,就叫‘武陵市场’吧!这是咱们武陵百姓的集市,是靠大家一起热闹起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那天傍晚,苏康站在武陵市场门口,看着里面熙熙攘攘的人群 —— 有商贩在叫卖,有百姓在讨价还价,有孩子在追跑打闹,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瓦上,映得整个市场暖洋洋的。

他知道,商市复苏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商人来武陵,更多的百姓能靠摆摊挣钱,武陵县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