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处的工作人员,一个是懂汉话和苗语的汉人老秀才,一个是苗家寨里威望高的寨老,两人轮流值班。
平日里,苏康还会派出衙役在交易区里进行巡逻,解决一些纠纷和杜绝一切纷争,打击那些偷鸡摸狗欺行霸市的人。
苏康还让人把交易规矩刻在木板上,贴在仲裁处墙上,用汉、苗两种文字写着:“买卖公平,不许强买强卖;短斤少两,加倍赔偿;偷窃财物,送县衙查办;有纠纷找仲裁处,不许私下斗殴。”
苏康废除了每月逢五、逢十开市的习惯,采用了现代的市集规程,每天都开市,天天营业!
开市第一日,天还没亮,交易区外就聚满了人。
有商贩背着货物来占摊位,有百姓揣着钱来买东西,还有些看热闹的孩子,围着交易区跑个不停。
苏康穿着青布长衫,站在交易区门口,看着商贩们拿着摊位牌,按编号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条不紊地摆货 —— 卖粮食的把米袋堆得整整齐齐,卖布的把布匹挂在架子上,卖山货的把蘑菇、木耳放在竹筐里,连泥土都擦得干干净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苏大人,您这交易区建得真好!”
一个卖布的汉商走过来,笑着给苏康作揖。
这汉商姓陈,以前在城西老街摆摊,每次下雨都得赶紧收布,怕布被淋湿了褪色,刮风的时候还得盯着摊位,怕布被吹跑。
小主,
这次他在布匹区租了个摊位,不仅有房子挡雨,还能把布挂在架子上,看着就精神。“以前在老街摆摊,一天下来,嘴里全是土,布上也沾着灰,现在好了,干干净净的,买布的人也多了!”
苏康笑着点点头,刚要说话,就看见一个苗家妇人背着竹筐,在布匹区选布。
这妇人姓吴,以前在老街买布,总被少算尺,后来就很少赶集了。
这次她选了块粉花布,想给女儿做件新衣服,卖布的陈老板拿起尺子,当着她的面量:“您要三尺布,我量给您看,一尺、两尺、三尺,多给您留半寸,免得裁剪的时候不够。”
吴妇人拿着布,又去仲裁处用标准秤称了称 —— 以前她总怕布不够重,现在有了标准秤,心里踏实多了。
她用苗语跟仲裁处的寨老说:“这布够尺够重,价钱也公道,以后买布就来这儿了!”
苏康在交易区里转了一圈,走到一个卖糖人的摊位前。
卖糖人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姓王,以前在老街摆摊,总被小偷惦记,有次糖人没卖几个,钱袋就被偷了。
这次他在日用品区租了个摊位,旁边就是仲裁处,还有两名衙役在现场巡逻,再也不怕小偷了。
王老头的手艺好,能做出孙悟空、小兔子、小老虎的糖人,亮晶晶的,看着就甜。
有个五六岁的小孩,躲在娘身后,盯着糖人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却不敢说话 —— 这孩子叫小石头,就是学堂里最小的那个学生,今天跟着娘来赶集。
“小朋友,想要哪个?”
苏康走过去,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