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天之命

第一幕:冠冕重

建康台城太极殿,这是昔日晋帝临朝,让百官俯首的巍峨殿堂。

象征着晋室皇权的,漆金御座空悬着,御座之下,黑压压地站立着一群人。

他们并非晋室的紫袍公卿,而是身披染血征袍、甲胄森然的冉魏文武。

冉闵,立于御座之前,背对着那空悬的宝座。

他并未坐下,只是静静地站着,身姿如标枪般挺直。

暗沉的龙雀横刀悬挂在腰间,刀鞘上的暗红血痂,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攻城的惨烈。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冷电般,扫过殿内众人。

他的核心班底,几乎尽数在此。

左手边是以李农、董狰、张断、苏冷弦、秃发叱奴为首的武将序列。

他们人人带伤,征尘未洗,眼神中却燃烧着,胜利后的亢奋与未熄的战意。

李农断臂处的绷带渗出暗红,董狰的青铜狼首面具,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光。

苏冷弦沉默如铁,秃发叱奴则咧着嘴。

那永恒凝固的狞笑,仿佛在嘲笑着,这座殿堂曾经的主人。

右手边是以褚怀璧、墨离、慕容昭、卫铄、阴瑕、敖未为首的文臣与特殊职能者。

褚怀璧脸色疲惫却目光锐利,手中紧握着一卷,初步清点的户籍简册。

墨离笼罩在宽大黑袍中,白色瓷面具,隔绝了一切情感。

慕容昭一身素白,安静地立在稍靠后的位置。

宛如一朵开在修罗场中的白梅,只是眉宇间,凝着一丝化不开的忧色。

卫铄指尖,无意识地拨动着金算盘,发出细微的声响。

阴瑕垂着眼睑,仿佛在感受空气中,残留的盐分与血腥的混合气味。

敖未则挂着他的鼍龙杖,周身带着挥之不去的水汽。

除了他们,殿内还跪着几十名,建康城内的将官。

他们大多穿着晋朝的官服,此刻却匍匐在地,身体微微颤抖。

不敢抬头直视,那位刚刚踏破他们国都的“武悼天王”。

他们是城破后选择投降的中下层官吏,以及少数几个,在最后关头倒戈的将领。

其中,甚至包括了,原本负责朱雀航防务的副将,以及掌管部分宫禁宿卫的郎官。

“都起来吧。”冉闵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将官们战战兢兢地起身,垂首恭立,如同待宰的羔羊。

冉闵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最终落在褚怀璧身上:“怀璧,城内情况如何?”

褚怀璧上前一步,展开简册,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沙哑。

“回禀天王,建康外城已基本平定,我军已控制所有城门、武库、府库及官署。”

“缴获粮秣约三十万石,军械、甲胄、弓弩无数,金银绢帛仍在核算。”

“城内百姓伤亡……难以计数,流离失所者众。”

“秩序初定,然暗流涌动,士族豪门多闭门观望,甚至暗中串联。”

“谢安携部分晋室宗眷南遁,据探,已过曲阿,往会稽方向而去。”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北府兵降卒,约有五千余人。”

“已暂时收押看管,如何处置,请天王示下。”

听到“谢安南遁”,殿内一些将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去。

冉闵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看向李农。

“李将军,我军伤亡,将士安置,城防布置?”

李农用仅存的右臂抱拳,声音铿锵有力。

“我军攻城伤亡逾三千,其中‘黑狼骑’、‘乞活天军’精锐折损近三成。”

“部队亟待休整补充,伤员已由慕容姑娘,率医官营全力救治。”

“城防已由张断将军接手,依托原有工事加固,沿江一线烽燧哨卡已派兵驻守。”

“江北慕容恪所部,暂无大规模渡江迹象,但其游骑活动频繁,似在试探。”

冉闵的目光,最后投向墨离:“江北,关中,荆襄,可有异动?”

墨离黑袍微动,嘶哑的声音,如同毒蛇吐信。

“慕容恪已尽收江北诸城,其大营日夜打造舟船。”

“到处集结粮草,渡江南下之心,昭然若揭。”

“关中苻坚,王猛,遣使送来国书,表面恭贺天王克复建康,实则试探。”

“荆襄之地,桓冲收拢其兄残部,据守江陵,态度暧昧。”

“既未向我称臣,亦未与慕容恪或谢安结盟。”

“至于岭南南越国士蕤……依旧隔岸观火。”

情报汇总,一幅清晰的、危机四伏的天下舆图,仿佛在众人面前展开。

建康的胜利,并未带来安宁,反而将冉魏政权,推到了更加凶险的风口浪尖。

冉闵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那些将官,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

“尔等既愿归顺,以往罪责,既往不咎。”

“然,自今日起,建康再无晋室,唯有冉魏。褚怀璧。”

“臣在。”

“由你总领内政,整合降官,尽快恢复建康及周边郡县行政。”

小主,

“清丈土地,登记户籍,推行我邺城旧制。”

“首要之务,安定民心,恢复市集,平抑粮价。”

“臣,领命!”褚怀璧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知道,这将是比攻城,更难的一场硬仗。

“李农,董狰。”

“末将在!”两位武将,踏前一步。

“整合降卒,择优编入各军,不愿从军者,发放路费,遣散归田。”

“严明军纪,但有扰民者,无论出身,军法从事!”

“同时,加紧休整,补充兵员、器械,随时准备迎击北面之敌!”

“遵命!”

“卫铄,阴瑕,敖未。”

“臣在。”三人应声。

“清点府库,统筹所有钱粮物资,实行‘三马分肥’。”

“优先保障军需,其次民生,再次各项隐秘用度。”

“敖未,长江防线之稳固,水师之筹建,乃当务之急。”

“所需资源,可向卫铄、阴瑕直接申领,务必尽快形成战力!”

“是!”三人领命,深知肩上重担。

一条条命令清晰下达,如同给这台破损的都城战争机器,注入了新的指令和燃料。

效率之高,与东晋往日朝堂的拖沓扯皮,形成了鲜明对比。

将官们暗自心惊,这位“武悼天王”并非只知杀戮的武夫。

其冷静的头脑,以及高效的掌控力,令人畏惧。

最后,冉闵的目光,落在了那空悬的御座上,久久不语。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他的背影。

李农、董狰等将领,眼中闪烁着期待。

或许在他们看来,天王此刻正该坐上那位置,昭告天下。

褚怀璧、墨离等人则目光深邃,思考着那一步,背后的巨大意义与风险。

慕容昭轻轻抬眸,望着冉闵挺拔而孤寂的背影,袖中的手微微握紧。

她能看到他肩甲上未擦净的血迹,也能感受到那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汹涌的暗流。

终于,冉闵转过身,面对众人,他的手指向那御座,声音冷冽如冰。

“此座,象征着至高权柄,也凝聚着无数野心、阴谋与尸骨。”

“司马氏坐不稳,我冉闵,今日亦不坐。”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天命,不在区区一座宫城,一个座位。”

“天命在民心向背,在将士用命,在刀锋所指,无坚不摧!”

“今日我冉魏立足建康,非为享受这雕梁画栋。”

“而是以此为新起点,北驱胡虏,南定纷乱,重塑华夏!”

他猛地拔出腰间的龙雀,刀锋指向殿外南方的天空。

“谢安携伪帝南逃,妄图延续晋祚。慕容恪陈兵江北,觊觎我江南膏腴之地。”

“苻坚王猛坐拥关陇,虎视中原。天下未靖,岂是安坐之时?!”

“传令三军,昭告天下:晋室已亡,冉魏当立!”

“凡愿效忠者,无论胡汉,唯才是举!凡负隅顽抗者,无论士庶,皆为我敌!”

“诺!”殿内所有冉魏臣属,包括那些新降的官员。

都被这股磅礴的气势所慑,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然而,在这看似众志成城的表象下,每个人心中,都转动着不同的念头。

将官们在思考着,如何在新的权力格局中立足。

武将们,摩拳擦掌,期待着下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