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殚精竭虑,亲冒矢石,怎能受此屈辱?!
但也有少数人的目光闪烁不定,偷偷观察着,慕容恪的反应。
慕容恪跪在那里,身形挺拔如松,一动不动。
他低垂着头,让人看不清,他此刻的表情。
只有离他最近的亲卫统领,似乎看到殿下,按在膝盖上的手,动了一下。
指节因极度用力而微微泛白,手背上的青筋虬起了一瞬,又迅速平复下去。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和帐外呼啸的风声。
良久,慕容恪缓缓抬起头,脸上已是一片平静,甚至看不到丝毫波澜。
只有那只冰晶义眼,仿佛变得,更加寒冷彻骨。
他缓缓起身,声音沉稳得可怕:“臣,慕容恪,接旨。”
“陛下的教诲,臣铭记于心。请回复陛下,臣…必当竭尽全力,克日破城。”
“若不能…无需陛下旨意,臣自当…于阵前谢罪。”
他的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但这平静之下,蕴含的是何等巨大的压力和屈辱!
那金狼斥候也愣了一下,没想到慕容恪接下了这道,几乎算是侮辱的旨意。
他顿了顿,又道:“陛下还有旨,此谕内容,抄送太原王慕容泓知晓。”
慕容恪的眼皮,似乎微微动了一下,但瞬间恢复如常:“臣,明白。”
“末将告退!”金狼斥候行礼,转身大步离去。
斥候一走,帐内压抑的气氛瞬间爆发。“殿下!陛下怎能如此!”
“我等拼死血战,竟换来如此猜忌!一个月!这怎么可能!冉闵那厮…”
将领们纷纷起身,情绪激动。慕容恪猛地一抬手,制止了所有人的喧哗。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诸将,那只冰晶义眼,仿佛能看透人心。
“陛下的旨意,便是军令,军令如山,无需多言。”
“即便只有十天,我等也要奋力搏杀!从即日起,攻城强度,再加三成!”
“各营轮番上阵,昼夜不息!怯战者、延误军机者…斩立决!”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凌厉无比,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
“至于其他…等拿下邺城,我自会向陛下…分说清楚。”
众将心中一凛,齐声应诺:“遵命!”
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沉重的压力,已然笼罩了,整个邺城大营。
来自龙城的猜忌和逼迫,像一把无形的枷锁。
套在了这位战神的脖颈上,也套在了每一个,燕军将士的心头。
慕容恪转身,走向悬挂着,邺城地图的屏风前。
背影依旧挺拔,却仿佛背负着,一座无形的大山。
第四幕:暗流涌
与此同时,在燕军大营的另一侧,太原王慕容泓的营区内。
慕容泓的帅帐,布置得相对简洁,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
他此刻并未披甲,只着一身,暗色常服。
正仔细地擦拭着,一柄锋利的马槊,动作专注而沉稳。
他的心腹谋士高弼,坐在下首,低声述说着。
将刚刚传来的、龙城斥候带给慕容恪的旨意内容,详细复述了一遍。
慕容泓擦拭马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变化,仿佛听到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主,
直到高弼说完,帐内陷入,一片寂静。
良久,慕容泓才缓缓放下马槊,轻轻叹了口气。
这声叹息极其轻微,却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情绪。
“陛下…还是如此心急。”他淡淡地说了一句,听不出是感慨,还是批评。
高弼低声道:“王爷,陛下此举,未免太过…寒了将士之心,殿下他…”
慕容泓抬手,制止了他后面的话:“皇兄自有,皇兄的考量…”
“我等为臣为将者,听令行事,尽力破敌便是。”
他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一角,望着远处的邺城。
只看见黑沉沉的、如同巨兽般的轮廓,更远处是慕容恪中军大营的方向。
“龙城的压力…呵。”慕容泓的嘴角,勾起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那并非笑意,而是一种看透世情的冷冽,“从来就不止,来自陛下一个人。”
他放下帘子,转身看向高弼,目光深邃。
“传令下去,我部将士,加紧操练,随时听候,中军调遣。”
“另外严密监视营中动向,若有任何异常流言蜚语,或…来自后方的不明物资。”
“立刻报我知道,非常时期,绝不能自乱阵脚。”
高弼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慕容垂的担忧。
皇帝和皇后的逼迫,很可能伴随着,更阴险的幕后手段。
“王爷,那我们…”高弼欲言又止。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陷阱。
若慕容恪因此受挫,慕容泓的机会就来了。但若贸然行动,也可能引火烧身。
慕容泓沉默片刻,缓缓道:“静观其变。邺城,必须要破。”
“这是大燕的国运之战,其他的…等破了邺城再说。”
他的选择,依旧是隐忍和顾全大局,但他也并非毫无准备。
他命令监视营中动向,既是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大局,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局势。
龙城的压力,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邺城前线,激起了层层涟漪。
慕容恪的困境,慕容泓的静观,皇后的毒计,皇帝的猜忌…
所有这些暗流,在这座巨大的战争机器内部,涌动、碰撞。
邺城的城墙,依旧巍然矗立,冉闵的抵抗依旧顽强。
但燕军大营内部的压力,却因为后方的逼迫,而达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慕容恪能否,在内外交困中,打破僵局?
慕容泓又会如何选择?龙城的阴影,已然牢牢笼罩了,邺城战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