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雪夜血案:军嫂殒命探亲路,真凶竟是副连长

突破口,始于对那把苏式步骑枪枪刺的模拟实验。

当李贤俊将枪刺尝试贯通送检物时,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出现了:枪刺能轻松穿透死者裤子和裤带上的裂口,却在那节关键的腰椎骨孔洞前停滞不前——只能刺入3厘米,根本无法形成对身体的贯通伤!

“这说不通!”李贤俊斩钉截铁,“如果刺刀连骨头都穿不透,它怎么可能在造成腹部创口后,又在她腰后的裤带上留下裂口?”

初鉴的“刺创论”被瞬间动摇了。

方向被果断调整至“火器伤”。他们仔细观察衣物:华达呢裤子上那个典型的“十”字形裂口,是枪口近距离射击时高压气体冲击撕裂的特征,与刺刀形成的线状划口截然不同。

然而,当他们用各种型号的子弹尝试通过骨孔时,怪事再次发生:所有子弹,竟然也都通不过那个孔洞!

推翻别人容易,证明自己却举步维艰。案件回到了原点。

深夜的实验室里,李贤俊对着灯光反复观察那节腰椎,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是骨质的预应力!”

他激动地向徐功伟解释:人体腰椎骨呈海绵状,密度低。子弹高速穿过时,会瞬间挤压、撑开周围的骨松质;而在子弹穿过之后,骨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和收缩,导致最终的弹孔直径小于弹头本身!

为了验证这一天才的设想,徐功伟立刻找来牛、猪的同类骨骼。

在省公安厅的验枪室里,“砰!砰!砰!” 的枪声次第响起。射击结果完美印证了他们的推断:子弹在牛的松质骨上留下的弹孔,果然因回缩而无法让原弹头再次通过!

铁证如山。徐桂云的真正死因是枪弹创,而非刺创。

基于弹道角度和死者半躺半坐、裤带尾端似插未插的临终姿态,两位法医以惊人的洞察力,还原了那个雪夜的恐怖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