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又恢复了寂静。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王珪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他重新拿起那本《元和姓纂》,翻开其中一页,正是关于王氏的记载。“王氏,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以字为氏……秦有王翦、王贲、王离,三世名将……汉有王陵,封安国侯……魏有王粲,文学家……晋有王导,相元帝,号‘江左夷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字字句句,都透着家族的荣耀与辉煌。王珪的手指拂过这些文字,心中却感受不到丝毫的自豪,反而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悲凉。
这些荣耀,是真的吗?或许是真的。但它们是完整的吗?肯定不是。它们是用多少不为人知的代价换来的?
王珪忽然觉得,自己手中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卷沉甸甸的竹简,一卷随时可能被投入火焰中的竹简。他自己,或许就是那竹简上的一个字,一个随时可能被焚烧、被遗忘的符号。
朱雀大街上的喧嚣早已平息,夜幕开始降临。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将这座帝国的都城映照得如同白昼。然而,灯火越亮,阴影似乎就越深。
王珪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取过纸笔。他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写起。是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赞美大唐的盛世?还是写一封家书,告诫儿子们谨言慎行?抑或是……写下那些在他心中盘旋已久的,关于火焰与灰烬的思考?
最终,他只是提笔,在一张素笺上,写下了两个字:
“灰烬。”
然后,他将这张纸揉成一团,像祖父当年那样,走到炭盆边,将其投了进去。
纸团很快燃烧起来,化为一缕青烟,袅袅升起,消散在空气中。
王珪看着那缕青烟,仿佛又看到了少年时太原老家火塘中那卷燃烧的竹简,看到了那些在火焰中蜷曲、挣扎的文字。
他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真正摆脱那些灰烬里的往事。它们如同跗骨之蛆,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脉,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能做的,只是像祖父那样,将它们深深地埋藏起来,用《姓纂》上的荣耀作为伪装,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权力网络中,小心翼翼地行走,守护着家族的延续,也守护着自己内心那一点点残存的良知。
或许,这就是他们这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的宿命。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牺牲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编织着帝国的未来,也用自己的沉默和遗忘,埋葬着帝国的过去。
朱雀大街的夜色越来越浓,相府的灯火也渐渐熄灭。王珪坐在黑暗中,静静地思考着。窗外,偶尔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悠远而寂寥。
那些在火焰中蜷曲的文字,那些化为灰烬的秘密,依然在他的脑海中盘旋。它们是这个庞大权力网络最真实的墓志铭,冰冷而残酷,却又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美感。
而他,王珪,大唐的宰相,王氏的子孙,不过是这墓志铭上,又一个即将被时光和权力磨平的名字。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自己,连同他所知道的一切,也会像那卷竹简,那团纸一样,被投入历史的熔炉,化为一缕青烟,一声叹息,最终归于沉寂。
夜,更深了。长安城在沉睡,而权力的游戏,还在继续。朱雀大街上的青石板路,默默承载着这一切,等待着下一个清晨的到来,等待着新的故事,和新的……灰烬。王珪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他依然要穿上朝服,走进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继续在那张巨大的权力网络中,小心翼翼地,活下去。而那些火焰中的文字,将永远成为他心中最隐秘的角落,一个无人能懂的,关于荣耀与灰烬的永恒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