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份份证据呈现在眼前,殿内官员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张文德的贪婪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而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那些密信中隐约浮现出的名字。
“赵无极假传圣旨一事,宁远侯可有查明?”皇帝又问。
“回禀陛下,赵无极已承认,他是受人指使,意图销毁证据,包庇张文德。”杨昭沉声回答,“至于指使之人,臣尚未彻底查清。但在赵无极的供词中,提及了‘魏国公府’的字样。”
“魏国公府?”皇帝猛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内一片哗然。魏国公府,乃是开国功勋之后,世代袭爵,在朝中根深蒂固,影响力巨大。
“魏国公府,好大的胆子!”皇帝怒喝一声,“来人,将赵无极的供词,以及所有相关证据,呈送大理寺、都察院,严加审理!凡是牵涉此案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彻查,绝不姑息!”
“陛下圣明!”殿内众臣齐声高呼。
杨昭站在殿中,并未被眼前的“雷霆之怒”所迷惑。他清楚,这只是皇帝的第一步。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退朝后,魏忠贤主动找到杨昭。
“宁远侯,陛下对你查案的成果很满意。”魏忠贤那张阴沉的脸,此刻少有的露出一丝笑意。
“魏督主,魏国公府的势力盘根错节,要动他们,恐怕不易。”杨昭直言。
“是不易,但也不是不能动。”魏忠贤压低声音,“魏国公府这些年行事越发猖獗,陛下早就有所不满。这次张文德的案子,不过是陛下借机敲山震虎罢了。宁远侯,你手中的证据,就是陛下手中的刀。”
小主,
“那不知陛下,希望这把刀砍向何处?”杨昭目光平淡。
魏忠贤笑了笑,笑意未达眼底。
“陛下要砍的,是那些自以为能与皇权抗衡的世家门阀。魏国公府,只是其中之一。宁远侯,你接下来,恐怕会很忙。”
果然,接下来的日子,京城风声鹤唳。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倾巢而出,以张文德案为突破口,开始大规模的查办。每日都有官员被捕入狱,其中不乏三品四品的大员。
魏国公府自然是首当其冲。虽然赵无极的供词未能直接指证魏国公本人,但通过对魏国公府旗下产业的彻查,以及对其门生故吏的审问,大理寺很快就查出魏国公府多年来利用权势,巧取豪夺,圈占土地,甚至私下贩卖军械的罪证。
京城内外,人人自危。那些与魏国公府有牵连的官员,夜不能寐,生怕下一刻就会有东厂番子或大理寺的捕快敲响自家大门。
杨昭则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着手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他先是提出了对户部账务的全面审计方案,利用系统【数据沙盘】对国库收支进行精细化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随后,他又建议皇帝设立专门的“审计司”,直属于皇帝,负责监督全国各地的财政收支。
这无疑是动了所有官员的蛋糕。以往地方官员在财政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也因此滋生了无数贪腐。杨昭此举,等于是将这层遮羞布彻底扯下,让所有财政都暴露在皇帝的眼皮底下。
此举立即遭到了朝中大量官员的反对,尤其是那些地方出身的官员,他们认为这是皇帝对地方的不信任,是对祖宗之法的破坏。一时间,弹劾杨昭的奏折堆满了皇帝的御案。
“陛下,杨昭此举,恐引天下士子不满,动摇国本啊!”一位老臣颤巍巍的跪在殿中,声泪俱下。
“国本?朕看是你们的私利吧!”皇帝冷哼一声,将奏折扔在地上,“朕意已决,杨昭的方案,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