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御前献策,皇帝震惊

“侯爷……此计若是成功,大乾将再无边患之忧,国力昌盛指日可待!”苏墨激动得声音发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成功,就必须打破旧例,清除障碍。”杨昭收敛了笑容,“明日,长公主会安排我入宫面圣。届时,我需要将这份计划,清晰无误地呈现在陛下眼前。”

次日清晨,杨昭换上朝服,由王管事引路,乘车前往皇宫。一路上,他梳理着自己的思绪,将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金銮殿上,气氛庄重。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疲惫。殿内站着数位阁老重臣,皆是愁眉不展。边境战报再次传来,大乾军队又失一城,粮草不济,士气低落。

“诸位爱卿,边境军情紧急,国库空虚,北仓道运粮迟滞,朕心甚忧。”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

一个宦官上前一步,是昨日向长公主禀报北仓道情况的那个。他躬身禀报:“陛下,长公主殿下昨日邀杨昭侯爷前往别院,提及北仓道困境。杨昭侯爷主动请缨,言说有解决北仓道之法,长公主特此举荐,请陛下召见。”

殿内顿时响起窃窃私语。杨昭?那个被赐爵的“痴傻”侯爷?他能有什么办法?

皇帝眉头微皱。他对杨昭的印象,还停留在赐爵时的那个清秀少年。不过既然长公主举荐,他便允了。

“宣杨昭入殿。”皇帝声音不高。

杨昭迈步入殿,他身形挺拔,步履从容。向皇帝行礼后,便站立在殿中,不卑不亢。

“杨昭,你言有解决北仓道之法?”皇帝直接发问,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

杨昭拱手:“回陛下,臣昨日亲赴北仓道,勘察了永安仓和沿途路况。北仓道之困,非一朝一夕之弊,其深层原因,在于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且为各方势力所盘踞,致使运力低下,损耗惊人。”

一位老臣站出来,语气带着不屑:“杨昭侯爷,北仓道的问题,朝廷已讨论多年,耗费无数钱财,皆无起色。你一个少年,怎敢夸下如此海口?”

杨昭平静地看着那位老臣:“回大人,正是因为朝廷多年来只是修修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致使积重难返。臣所言之法,并非修补,而是……重构。”

“重构?”皇帝和众臣皆是一愣。

“是。”杨昭语气铿锵,“臣欲将北仓道,从一条破败的运粮通道,彻底改造为一条集工、商、农、军为一体的大乾命脉,一条能够带动整个北方经济,甚至影响天下格局的通衢大道!”

他将昨日与苏墨讨论的计划,以一种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逐一呈现在皇帝和众臣面前。从全新的筑路材料与工艺,到沿途驿站、商栈的建立,再到高产作物的推广、军事补给的优化。他甚至提出了“融资”的概念,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发行凭证,向民间募集资金,以解决巨大的开支。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杨昭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惊呆了。他们从未听过如此系统、如此富有远见的策略。杨昭口中的“融资”,更是颠覆了他们对国库和民财的认知。

“这……这岂非异想天开?”一个户部尚书颤声说,“向民间借贷,闻所未闻!”

“回尚书大人。”杨昭不疾不徐,“朝廷如今国库空虚,若要彻底改造北仓道,耗费巨大。与其坐等国库充盈,不如发动民间之力。百姓将钱财借予朝廷,朝廷以凭证为据,承诺偿还本息,并以北仓道建成后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为担保。如此,既能迅速筹集资金,又能让百姓成为这项利国利民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此举,非但不会动摇国本,反而能凝聚民心,盘活民间财富。”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提高了些许:“陛下,边境战事吃紧,若北仓道能畅通无阻,我大乾军队的粮草辎重便能迅速抵达前线,将士们再无后顾之忧。此乃解燃眉之急,更是固我大乾万年基业!”